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宗教電影,1980 年左右,美國芝加哥論壇報一名記者研究耶穌的真實性。源自意外事件之有驚無險,記者的妻子和女兒開始接受基督教,而他本身注重真憑實據,不能接受親愛的家人一覺醒來好像失蹤了,於是他訪問各地專家學者,邏輯推理,如果耶穌復活沒有具體的史料支撐,其餘的事蹟也就不攻自破。

‘the Case for Christ’ (2017),Mike Vogel, Erika Christensen 主演。故事來自一本書,早期擔任記者,後來成為基督徒作家,Lee Strobel 寫下自己認識基督的心路歷程,這部片在講他的見證和轉變,換句話說,這裡沒有聖經密碼戰,也沒有古羅馬史詩場景,純粹就是一個人如何接受自己以前不能忍受的,是一部有啟發性的片子。

the Case for Christ/基督事件簿/重审基督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認識自己

‘the Case for Christ’ 是宗教電影,我的觀後感很多,卻跟基督教沒有太多關聯,我在想為什麼會這樣,中年叛逆嗎,胡思亂想嗎,或者,我不是基督徒?不行,這樣想有點被綑綁,沒有養過小孩,所以有些東西不明白,不是基督徒,所以有些東西很冷感,只想已經存在的就好,只講符合條件的就好,如果這樣自我反思,也會造成一種滑坡效應,你懂的,我不敢說這是謬論,只是思維空間被擠壓了。既然觀後感跟基督教沒有直接關連,到底是什麼呢?一花一世界,事件主角 Lee Strobel 是我寫作的動機,他認識基督的過程,準確的說,如何接受自己以前不能忍受的,包含未知的路、懷疑的心,那段過程讓我想起很多事,分兩點來說,信仰和寬仁,聽起來都是非常大、非常困難的東西,有點緊張,我希望在這場思想的冒險之旅活下來。

信仰

如果記憶可靠,我好像接近卅歲才知道什麼是相信,東方人說開竅了,因為那一刻發生重大事件嗎?其實什麼都沒發生,主要是因為我的母語,使我很晚才明白什麼是相信。

平常說中文的習慣影響我很深,相信二字沒什麼特別的,類似同意、接受、應該,甚至否定世界裡的衍生詞,不反對、不排斥、不覺得奇怪,都是差不多的意思,例如我會這樣講「明天應該不會下雨」,而不是「我相信明天不會下雨」,如果日常生活脫口就說我相信如此這樣那樣,也未免太電影字幕了。說話習慣使我腦海裡所謂的相信,一直是模模糊糊的樣子,隨著時間,聽得懂就好,活在愛與包容的台灣社會,有誠意的態度比精準用詞更重要。

另外,相信二字也受到溝通習慣的影響,比方說「你為什麼相信他愛你,說說看?」,還有「哭沒有用,說說怎麼了?」,事關相信便無法解釋,可是與人互動時,不能老是聳聳肩、挑個眉、雙手一攤,遇到無法解釋的東西就叫對方自己想,有一股力量,他們說是理性的,無形驅使我們說明,一說就等於解釋無法解釋的東西,可能有好結果,變成很會表達的人,把抽象的東西描述到大家都懂,也可能引來更多的懷疑,同意或反對,說服或放棄,從這裡開始,相信變質了。

那一刻來了,我記得當時開竅的感覺,雖然火爆動作片繼續拯救世界,可是我的認知改變了,三層樓的高低差也好,三秒後就要爆炸也好,英雄說「相信我,跳吧,我會接住你」,英雄叫我跳,我沒有時間思考是否同意,也沒有所謂的不排斥就跳吧,那種緊要關頭只能相信,換句話說,如果我有一個超現實的機會凍結時空,喝杯熱巧克力慢慢考慮,他說的合理嗎,這樣跳能活命嗎,我會死嗎,邏輯推理,判斷判斷再判斷,或者,不用想那麼多,感覺可以跳,應該可以跳吧。當我明白什麼是相信,前面說的東西都不重要,我相信英雄,他叫我跳我就跳,我也開始明白相信二字非常獨特,如果相信屬於理性,那只是為了說明,如果相信等於感性,有點低估它的本質,我個人認為相信是一種精神寄託,不必太有道理,不用太多條件,甚至很像作夢,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開始了。開竅之後,世界不太一樣,每一張臉繼續說話,可是自己多了一種語言能力,聽得出來阿甲說中文,阿乙說英文,阿丙說的不是任何文,而是相信。

人一輩子懂哪些東西,總共有三個來源,看得見的東西,課本、手冊、指南、食譜,或者聽人家演講、看直播教學,這些是理解來的。第二種,看不見的東西,媒介可以跟第一種相同,也可以透過歲月、情感,還有最好懂卻最籠統的經驗,需要體會才能得到的。第三種便是相信,不太容易舉例,說我自己吧,我相信緣分,我相信報應,我相信人世間百分之一百二不公平。換句話說,這些東西是一個人的信仰,有時候信仰很真實,例如緣分,好好統計一下回憶,甚至大數據一下相關性,很容易證明有緣分,當然也很容易發現有緣無分;有時候信仰很虛幻,不僅科學無法說明,連聊聊天都很難解釋,報應不見得有吧,憑什麼說人世間不公平,的確無憑無據。無論真實或虛幻,相信是一種精神寄託,讓自己重新認識自己,信仰的內容倒是其次,有信仰才重要,好比說先把大家都當好人或者先把大家都當壞人,這兩種信仰都可以在人世間走跳,各領風騷五百年。即便來往沒有好壞,沒有所謂預設立場,也是一種信仰,換句話說,信仰包含一些理解來的基礎,體會來的成分,最關鍵回到自己消化,然後開竅,變成自己的一套,不管哪一套都好,人要有自己的一套才能安身立命,成為真正的人。

信仰怎麼來的?相信來的。如何相信?好問題,每次想到這裡都習慣把海先生請出來,如何相信一個人?你只能先相信他。一語道破,我也有喝黛綺莉,講出來的話還是不如他,可能喝的不夠吧。

相信是很獨特的,包含部分的理性與感性,我個人認為凌駕兩者之上,無法解釋,無法學習,大到經書教義,小到自己的念頭,誠可謂包山包海包羅萬象,就連女人的心思,在這裡也只是小巫見大巫。話說回來,相信雖然沒有具體的步驟,但是我有一些心得,碰巧這部電影也有出現,其實不該說碰巧,一旦出現那些特定情境,確實就是在講相信。圖文不符太久了,也該回歸一下電影本事,畢竟這是一篇觀後感。

‘the Case for Christ’ 的主角在認識基督的起點非常有邏輯,如果有辦法推翻耶穌復活,其餘的事蹟就像紙牌屋一樣倒塌。講到這裡,丹·布朗的耳朵應該變大了。接下來進入調查過程,主角非常懷疑,不斷找人釋疑,明眼人看得出來那是虛招,當他接二連三提出質疑,他被反問,到底在追查真相還是找支撐?擲筊擲到聖筊才算數的概念。於是孤獨,一個人關在廢棄倉庫臨時整理出來的研究室裡,歷史文獻、病理報告、基督的聖殮布,滿滿的證據卻沒有一個是他期待的答案。這些就是我想說的,他走到那裡,相信只差一歩之遙。

快要相信某個東西,所謂快要二字聽起來很荒謬,我自己也這麼覺得,不過確實有跡可循,首先需要刺激,與自己知道的、感覺的,相差十萬八千里,特別錯愕,刺激變成打擊,再來,需要獨處,我約了十個朋友去看金熊金獅金棕櫚,看完我開始相信愛情沒有道理,等一下,這確實是一種信仰,但肯定不是這樣來的。相信之前需要獨處,高溫之中沒有幡然,低溫之下才能省悟,聯想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黃銅潛水鐘和蝴蝶怎麼會有關聯,Jean-Dominique Bauby 相信想像力之前,他經歷了孤獨,於是身體如同潛水鐘,心就像蝴蝶一樣自由。還有前兩年看的片子也是例子,‘ミッドナイト・バス’,相信之前總有一段黑暗期,家庭、婚姻、感情、子女,諸事不順,甚至感覺好像永夜。沒有人能保證經歷打擊與獨處就會開始相信,但是人會因此靜下來,我們很熟悉的銀線、光點,我相信,就在安靜中開始。

寬仁

相信是一種精神寄託,重新認識自己,除此之外,相信也很單純,沒有囉嗦但書,沒有各種例外。假設我是一個強勢作風的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Well, so be it. 那就這樣活吧,可以說我相信做了就要做到,不能說我相信不擇手段,什麼差別呢?不擇手段不是拿來相信的,這四個字就像發散函數,千算萬算也不會收斂,可以相信的東西必須是收斂的、單純的。換個角度想,我這個人相信義氣,鷹派作風,這樣說是有信仰的,如果義氣還能八種版本各自表述,這世界恐怕只剩下黑天鵝與灰犀牛,還真的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有了信仰,整個人的氣息會稍稍轉變,即便前面提到極端的例子也是成立的。相信義氣的人,就算不擇手段,你也知道有些事情他做不了,這個轉變是很有意思的。

‘the Case for Christ’ 接近尾聲,主角對老婆說 ‘我一開始沒有很坦白…’ 的確,如果談事情,這種開場白有時候聽起來很恐怖,好像長期活在某種謊言裡,幸好這裡不一樣,這句話也代表準備開始說真話,風暴之後,我們都需要一些真話對吧?由這裡開始觀察整個所謂的 the case for Christ,一個男人在乎老婆女兒,有了調查基督教的動機,無疑的,他是男子漢。看起來他相信實事求是,但不夠充分,只能說這是相信所包含的理智,所以表現出來的都是講道理,力道陽剛。如果他選擇講情,電影沒有這一段,畢竟這樣會有點人格分裂,我只是覺得值得一提。假設他講情,等於站在老婆的立場著想,或者說他相信包容,和而不同,氣勢就會比較陰柔,也是一種代表性的力量,而最後他有勇氣說出真話,告訴老婆懷疑來自害怕,既不是理性,也不是感性,那是真誠,標標準準有信仰才有的力量,我不是基督徒看了也很感動,如上一段提到的,必須獨自走過的一段黑暗期,找到自己相信的東西,難得可貴也不足以形容,因此,主角的氣息有了微妙轉變,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就是主角老婆的禱詞,願主賜給他新的心靈,不再鐵石,而是慈愛。

人有了信念之後,氣質上會變得比較寬仁,雖然那不是一個想走就會走到的地方,甚至欲速則不達,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到那裡。

自言自語

這個星球經歷過宗教改革運動,不再需要中間人,基督徒可以直接對主說話,這是信仰,某種程度上也很方便對吧?基於這一點,我想到他,他開始多留一些時間認識自己,追隨自己,靜靜的說說話,不用擔心說太多會變成 Harley Quinn,也不用上山找樹洞把話用泥土蓋起來,曾幾何時,他花了太多時間找人說話,五音五色,耳聾目盲,喝下去的是一杯又一杯的虛假,說出來的都不是自己想說的話、能說的話,驀然回首,畫面裡的人真的是他嗎?於是,他開始相信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不孤獨,是幸福。(2019-10-10)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