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猶太電影,描述一位暢銷作家的半生緣,他在離家很遠的地方獨自生活,專門寫麵包書,讀者排隊請他簽名,相信手作經驗豐富的人才能寫出這麼好吃的、暖心的食譜,而他笑說自己沒有在烤麵包,真的要說手作,純粹只是寫作。某天夜裡接到家鄉打來的電話,疑似初戀情人的聲音,以及老爸的消息,通話品質與他的回憶充滿雜音,又頓時寂靜,逃避很久了,也許太久了,就像發起來的麵糰超過時間扁掉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決定回去看看,看看那些被拋棄的東西是否依然…

‘Easu’ (2019),2-Team Productions 出品,Pavel Lungin 導演,並且參與編劇工作,Lior Ashkenazi, Mark Ivanir 主演,Harvey Keitel, Yuliya Peresild 協力演出,故事來自以色列作家 Meir Shalev 的同名小說,在講兄弟情仇,猶太家庭觀,成長歲月裡的衝突與和解,是一部抒情電影。

Esau/烘焙家之味/兄弟会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少小離家老大回 手作麵包兄弟淚

‘Easu’,讀者朋友希望我看一下這部片,現在坐在電腦前寫心得,我的手指在鍵盤上懸停,停了多久我也不知道,如果那是可以計算的時間,大概停了一萬年…

先來破題,順便說幾句醜話,說完就可以放心愛到最後。‘Easu’ 改編自以色列作家 Meir Shalev 的同名小說,Esau 這個名字來自聖經人物,常見的中譯名是以掃,可以在舊約創世紀第 25 章找到以掃和雅各的故事,雙胞胎,抓腳跟,紅豆湯,我相信有在研讀聖經的朋友特別熟悉。

我個人覺得這部片有宗教典故,但沒有到宗教電影,就像超市裡的葡萄飲品,果汁含量大概 37.68% 之類的。看完之後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好看」,有引號必須細說,某些書讀起來不好讀,某些人相處起來不好相處,讀了十遍還是覺得晦澀,相處久了也沒有變得比較熟識,所以這種不好看代表不是那麼容易看明白,要說小眾或小品我也不反對,總之不是國民學姊,鄰家小妹。其實這種不好看從我嘴巴裡說出來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某個網站的看片心得也是這種不好看,接下來我可以舉一萬個例子說明哪裡不好看,改編劇本有硬傷,人物吵架太美式,回朔的節奏毀了高潮…等等云云爾爾,不過聊這些沒什麼意思,我有更重要的東西與你分享。

‘Easu’ 這部片在講兄弟情仇,有宗教色彩,有傳統猶太家庭觀,還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我是誰?」,那麼回過頭來看我自己是誰,有爸媽但沒手足,有家庭但不傳統,有聖經但沒在看,要說心得恐怕失格,更別說吻合劇情的感觸,霸特!看了故事之後在我心裡的某個部分還是有感應的,我決定只聊我看見的,如果冒犯到信仰者,敢請海涵。聽起來有點太謹慎了嗎?但凡聊到有宗教色彩的影劇,當然要狂打預防針,不然呢?

我最近聽到一個日常小故事,剛好可以代表我看這部片的心得的摘要,朋友說他替手機換電池,我還來不及訝異他就叫我不用訝異,什麼東西在網上都能找到教學影片,改天他土砲一個人形 Siri 也是很正常的。不過,拆機換電池的過程中可能小手太激動,太猴急,太暴力,背蓋邊緣出現空隙,不可逆轉之裂痕,像極了前任,當然你也是知道的,可以用某些粉和水,類似補土的概念填補缺口,但是他選擇貼紙膠帶,美美的花紋覆蓋醜醜的傷痕,成功復活一支有藝術感的手機。對我來說 ‘Easu’ 這個故事也是一樣的,修補遺憾,解開心結,總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其實還有別的選項。過程中最令人哀愁的是,不怕念成灰,只怕燈下黑。

很慶幸自己這次只是一個觀眾,面對劇中人祖傳的麵包烘焙坊,他們家烤箱裡的風暴,我有機會保住一條小命,待在暴風圈外觀察那種…自然現象。

以掃與雅各這對兄弟,本是同根生,雙胞不同命;爸爸比較疼愛以掃,媽媽則偏袒雅各,依照主角以掃的回憶,爸媽關係日漸冷淡,媽媽特地做頭髮,法式造型 à la mode,期盼爸爸回溫,但沒效。雅各有數學難題,情竇初開就遇到我愛她而她愛他,被這種三角習題難倒了,他繼續苦戀,苦到癡,但沒用。這些相處細節看起來像衝突,又有點像各有所圖,一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媽媽與雅各特別明白什麼叫作單方面付出,彼此也就特別共感,是一國的。回過頭來看爸爸與以掃這邊,並沒有處心積慮動了什麼手腳,純粹從心出發,走自己想走的路,相對造成一家四口選邊站,類似我以前聽過的說法,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人生勝利組,另一種則是希望第一種人通通消失。是吧我想,此消彼漲,你進,就顯得我退,看起來像各有所圖,又有點像衝突。

再來,分裂觸發點,太陽底下不新鮮,衝冠一怒為紅顏,如果你看過這部片,以掃與雅各小時候共用眼鏡,結果打起來,喜歡上同一個女孩子,結果吵起來,難道女神可以當作眼鏡共用嗎?開什麼玩笑,尤其別跟青少年開這種玩笑,即便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心裡有我就夠了,至少那一天不會是今天。以掃覺得這個家待不下去,兄弟倆從此各走各的路,技術上是一個留在家鄉,另一個遠走他鄉…,的確,我太囉嗦了。

特別把這段劇情再講一遍是為了支撐我的心得,燈下黑黑如盲點,換作是我遇到了也無可避免,只能逃離是是與非非。背影很像青少年氣到離家出走,卻也是走出一條活路,拉長孤獨的距離重新梳理回憶,像一隻成熟的雙魚學會收斂自己的假想,我應該從頭開始講…

「媽媽與雅各都是單方面付出的人」,這是假想的起點,說好聽是從小就懂得替人著想,其實暗中比來比去,為了比較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子,卻發現這個家根本就容不下自己。孤獨吧,雙魚兒!他也確實孤獨了半輩子,回到家鄉,還記得他的老爸臨終呢喃?「無論逃去哪裡都比不上家裡」,這句話聽起來多麼矛盾,爸爸你是如何對待媽媽,那些畫面烙印在我們兄弟倆的記憶裡,如今又說家才是根,類似兼容並蓄,求同存異,我這個做兒子的也只能當作家嚴遺囑,莫敢不從,可是啊,真正的心結又該如何解開?其實四十多歲的以掃不會再這樣假想了,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故事不容易看明白,以掃的轉變過程被匆匆帶過,類似古裝片的男生貼上道具鬍子,中間不用演,反正看到鬍子就代表長大。

話說回來,接近電影結尾有一句話可以證明以掃成熟了,‘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 result of a broken chain of cause and effect.’ 這段話的意思不好翻譯,而且水有點深,我會這樣說「能跳脫因果關係就看懂了人情世故。」

以掃兒時的假想,或者說他看到的世界充滿因為與所以,也就會有很多很多的事與願違,衝突矛盾,別無選擇,逃避現實。當自己開始明白人世間確實有很多東西有因有果,還有更多東西蘭因絮果,甚至非因非果,我愛你不需要原因,我恨你不代表後果,彼此終究是不一樣的個體,叮咚!這種時候就該輪到麵包登場,那是唯一能夠讓我們和睦相處的,感到幸福的交集,類似諸葛亮為何拼命北伐,難道孔明是傻的嗎?因為只有北伐才能讓三色混雜的蜀國團結一致。所以我看到最後那個有點現實又有點超現實的三人吃麵包,特別感動。有時候化解親情之間的衝突,很容易燈下黑,擺渡四方,走過半生,才意識到麵包一直都在身邊,茫然,驀然,恍然,永遠不會太遲,對吧?(2022-02-06)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