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部犯罪題材的韓國電影,一邊是檢座偵辦和控訴,另一邊是律師調查和辯護,夾在中間的是殺妻嫌犯。案情的調查過程像是抽絲剝繭,稍微掌握某條線索,卻又苦惱它是一條斷掉的線索,如此堆疊使得凶案具備一定程度的曲折離奇。此外,本片也有走陪審制的法庭戲,邏輯推敲、鬥智攻心,收尾補上一記轉折勾拳,有幾分可看性的力道,給了觀眾一個複雜的故事和一個清楚的結局,不搞懸念,總的來看是流暢的、緊湊的戲。

河正宇的表現掌控了整部電影,其他的演員包括對手戲,故事安排上可以說都是依照河正宇的反應而反應,而他表現得很好,所以故事也發展得穩定。此外,我推測製作群有「做點功課」,凶殺、偵辦、法院見,本片在這個路線之下,製作群把相似題材的電影,當然是好的部分,具有戲劇效果的元素都融合進來,所以它不是走原創獨特,而是穩穩地、妥妥地將一個電影故事做好給大家觀賞,我認為是好看的電影。

本片的例子從兩個觀點切入,一個是凶殺案、一個是法庭戲。

法治社會講證據,證據蒐集得靠線索,所以凶案複雜,自然是線索很撲朔、證據很薄弱,而放在電影世界裡會簡單一點,哪裡簡單?只要比大多數觀眾能想像的程度再複雜一點即可,本片的凶案大概就是這個調調,它不是極端複雜,超越一點點觀眾能想像的程度,再轉為落後,讓觀眾的理解追上前,這相似於博弈心理,觀眾願意看片子就和賭客願意進場是一樣的,什麼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來了」,結果把把都莊家贏,等於是劇情永遠超前觀眾的理解,誰還玩下去?

本片的凶案過程,懸疑的謎團作頭,不利被告的線索和證據,某些片面之詞支撐著犯罪動機,讓觀眾開始超前劇情,它再玩一手被告的難言之隱,也許另有苦衷?使得觀眾的理解處於暫時落後,依此節奏更迭,所以我會想下去到底是怎麼回事?大致底定或是大勢已去(有時候我看電影會站在壞人立場)之後補一個意料之外作收,一般這樣的故事都有一定程度的精采。

法庭戲當然和法律有關,人類社會進入法制也有數百年歷史,所以法律的題材也是電影故事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電影是拍給人看的嘛!跟人有關的題材必然不會被忽略。法治社會在我眼裡有幾個特色,不巧電影世界也時常出現,像是我若犯罪被警察逮捕,對警察大喊冤枉,他會請我不要對他說,而是去對法官說,放在故事裡便是法庭戲的開始。

本片是凶殺案,檢方舉證,被告的律師進行辯護,控方舉了一堆間接證據,被編劇扯後腿似的,不過編劇「很公平」也安排了一堆不牢靠的人證物證,讓辯護律師的防守不順利,這時候每位觀眾包括我自己就像陪審員,應該說比片中的陪審員還要多知道一些「案情」,看他們怎麼講。本片的河正宇雖然不像 ‘Legal High’ 裡面的古美門,但身為主角當然是竭盡所能,尤其結辯陳述那一招,待我好好向看倌們介紹,他是這麼說道:

「我數到三,被害人將會從那扇門進來。」

現場列席很是驚訝,紛紛回頭張望,就像是稀哩呼嚕聽了那麼久控方辯方的攻防,也曾疑惑過被害者會不會根本沒死?但是,三聲落下,無人進門。大家陸續轉回頭來,表情就像準備把手上的沒中獎的廢紙扔掉一樣,這時候律師又說話了:

「你們剛才每個人都回頭等待,表示你們心中多少曾經疑惑,而我為我的委託人所進行的辯護,就是本案一絲絲令人質疑的可能性!」

哇!坦白說我愣住了,確實是一場好戲,陪審團陷入意見分歧,最後由法官裁定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看倌們且慢,檢座逕自走向律師說了一句:

「結論演得很精采,不過你知道嗎?全場有一個人並沒有回頭等待,那人就是你的委託人。」

這一句話補上,一整段好戲對我來說就算是全了,被滿足了,對我來說,法庭戲的戲劇魅力便是如此,你認為呢?

總的來說 ‘委託人’ 是一部具備好戲的電影,如果你也喜歡看好戲的一種戲劇娛樂效果卻又無暇挑片,有機會再多介紹幾部好戲電影給大家。(2015-04-10)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