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是一套律政和犯罪為題材的電視劇,描述美國紐約的某一個夜晚,穆斯林男大生偷開爸爸的計程車去參加派對,巧遇一位白人女孩想要搭車回家,誤以為那是營業計程車,老實的男大生一時神魂顛倒,索性將錯就錯,把年輕貌美的女孩送回她位在高級住宅區的樓中樓豪宅,未料開放的女孩邀請男大生飲酒拉K,燈光美氣氛佳,酒精意亂藥物情迷,一陣陣激情的心跳加速之後,卻是男大生醒在樓下廚房,感到這一夜瘋狂過頭,欲還上樓告別女孩,只見女孩身中 22 刀,斃命於血泊之中,罪夜之奔就此開始…

‘罪夜之奔’,HBO 製播,全劇共八集,英國電視劇 ‘Criminal Justice’ 的故事骨架改編成美國版本。有懸疑氣息,但沒有電視編劇的匠氣(集與集斷在很故意的地方)。故事縱向主軸為一起重大刑案,橫向發展,穆斯林男大生用功讀書,老實的乖乖牌意味著免疫犯罪嫌疑?替毒販與特種營業女子辯護的律師,他是正義還是向錢看齊?冷面警探調查氣勢凌人,又該說夠專業還是太傲慢?諸如以上特點,本劇的人物們個性鮮明有別,同時傳達現代都會,環境、行業、家庭對人產生的影響,厚實劇情的人文面。其中警方檢方辯護方,三方皆為老行家,卻因案情迷離,各方行事備感壓力,暗沉沉的,冰冷的壓力氣氛,例如本文穿插該劇劇照,那氣氛就如劇照的色調。可是,每一方都不願放棄,故事因此情節緊湊,劇力萬鈞,觀眾容易入戲上癮,一集接著一集追。

每一集縱向橫向面面俱到,但是挑剔的說,本劇滿溢陽剛之氣,盡是男性思考邏輯,因為缺乏重要的女性人物,少了兩性之間不同思考面向的對手戲,也就少了「從A到A+」的關鍵因素,真可惜!除此之外,雨木認為它仍是同類題材之中,名列前茅的優質劇集。

警探、律師、大學生,劇中的三位要角,如上述提及,也許讀者們猜到了,他們在劇中都是男性人物,以下側寫幾段他們的戲,具體的小徑散步前往抽象的意識流,不只纏繞於兇案之中,更存在深層的感觸。

警探

21 街的分局值班櫃台站著一對中年的穆斯林夫妻,他們的神情忐忑,一覺醒來他們兒子失蹤,維生的計程車也不見了,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急忙跑來警局找兒子,但是一方面英文不太流利,二來冷漠的環境,他們縱使飛奔而來也改變不了所有東西必須照程序走,而且,聽了值班員警的回答,他們感覺自己好像站在火星上聽著犀牛說話。那值班員警未曾正視夫妻倆,一邊文件歸檔,一邊說著隱晦的話:「有沒有人看見一整夜來了一個 5 歲小孩?」其他員警知道怎麼回事,但是無人答腔。有個老黑員警表情不以為然,但沒有說話,只是瞥了值班員警,把想說的話都藏在那一眼裡。夫妻倆不明白情況,也聽不懂意思,兩個木雕繼續站在櫃台前。值班員警筆挺的制服,閃亮的警徽,他似乎應該稍微服務服務民眾?可是時間挪移的話,櫃台上堆積如山的文件會自己長出手腳自動歸檔?值班員警不聞不問,夫妻倆不吵不鬧,場面就整個「不」在那,一副任誰做了任何事都不對。

值班員警耐不住尷尬,對夫妻倆說:「你們兒子幾歲了?」這種情況老實合作才會有可能得到幫助,人問什麼就答什麼,別說廢話,夫妻倆也是明白的,於是他們絲毫沒有受到幾分鐘前莫名其妙的氣氛影響,誠懇的回答值班員警,他們的兒子 22 歲,值班員警接著說:「那就對了,不是 5 歲,成年人收押 48 小時內,不得探訪。」倒也不是多麼複雜的原因,這下夫妻倆聽明白了,見不到兒子依然焦急,但至少可以確定兒子在警局的某處。他們不願離去,走去一旁坐著,像是掛號候診,就是沒掛到號,也不知道要等多久,他們不願離去,只要在大廳等著,總會堵到兒子吧?

過了半個鐘頭,值班櫃台前來了一位穿便衣的警探,他注意到大廳角落有兩個穆斯林,但是他沒有直視,而是神態自若,在櫃台與值班員警交談,看起來就是警局內稀鬆平常的往來。事實上,警探壓低自己的聲音,向值班員警確認,角落那對穆斯林夫妻是否為大學生的爸媽。值班員警聽了那種音量,也跟著把自己的聲音放輕,告訴警探的確如此,兩人來了一會兒沒有吵鬧,自己也就照程序走。警探幾十年的經驗一聽就進入狀況,被他收押的大學生,因為涉案陷入恐慌,警探問不出所以然,正想聯繫大學生的家人,未料人家已經送上門,可是警探與夫妻倆素昧平生,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那半個鐘的等候,或許是一個「機會」?於是,警探突然放大聲音:「天下父母心,既然人都來了,規定也應該看情況對吧?」這串話全大廳的人都聽到了,當然也包括角落的大學生爸媽,他們焦慮的表情因此不一樣了,在椅子上變成危坐,引頸期盼。卻是值班員警被那突然的大聲稍稍影響了分寸,他繼續放低聲音,向警探確認這場戲要怎麼做?自己該堅持照程序走,卻因官階威嚇而抱怨兩句,不干不願的去開門?還是閉上嘴,領命開門?警探把聲音壓到最低,回答他:「你就安靜去開門就行了。」然後,警探轉過身去,帶著一個大大的笑容,向大學生的爸媽招招手。

這段戲坦白說不算全劇裡的重頭戲,但是它描寫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編劇有其細微的觀察心得,才有這樣的情節。警探被塑造成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在真實生活遇到相似局面,那位「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時常情況各有不同立場,恐怕不是好壞二分,更不是先判定好壞才能繼續面對,而是多見世面,做好準備,越是如此,越有機會認清事實,然後,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就不是那麼關鍵了。

律師

‘the Night of’ 是一套細緻的劇,其中律師的戲份更加細緻,它包含與案情相關的情節,以及意識形態的橋段,後者有一些蠻有意思的地方,例如這位律師領回一隻流浪小貓咪,卻因為自身過敏體質無法飼養,只好把貓咪送去流浪動物中心,這個開端就是一個點,既然過敏不是一兩天,又怎會一時間把貓咪領回家?送去收容所簽了一些制式表單,律師才知道規則上存在一個短天期的時限,期間若無人認養,貓咪也就難逃一死。期間內想起小貓咪,律師又似乎於心不忍,在到期日又跑去收容所把牠領回家,企圖改變牠的命運,卻是過敏體質不曾改變,律師該怎麼飼養貓咪?

家裡面有一間客房,也許說雜物間,律師把小貓咪安頓在內,房門常保關閉,某種程度上隔離了他們彼此。需要餵食的時候,律師戴上長袖洗碗手套拿著飼料碗跪在房門口,開門、放碗、關門,電光火石完成動作,然後,隔著房門側耳,聽到開始吃東西的聲音,律師才會安心離開。買了逗貓的玩具也是如此,快進快出,聽到小橡皮球啾啾叫,或是鈴鐺聲響,的確貓咪開始玩玩具了,律師才會帶著一個得意的笑容離開,換個角度說,他是直接飼養,因為過敏體質,只能間接觀察,倒也不失為兩全其美的方式。

工作上,律師最主要的客戶是牽涉毒品與色情業,很多被社會觀感視為「流浪動物」的人,而律師所相信的司法正義使他認為應當為他們提供該有的辯護,還樹立一則幽默而且頗具號召力的廣告語 ‘No fee until you get free.’(重獲自由再收費)。同時,他也知道這些刑事訴訟案件,既麻煩又沒什麼利潤,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多半傾向輔導當事人認罪減輕刑責,以人身損失降到最低為原則。這一路聽下來,律師有他的理念,也有他的老練,讓他吃這行飯不是吃得那麼光鮮亮麗的進出法院,倒也自己坐著自己相信的事情感到踏實。我相信讀者們已經聽出來貓咪那段戲為什麼我說它是意識流,那是一種隱性的呼應律師正在做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想做的事情也是如此,它會造成過敏不舒服,可是相信它是對的,那就得找出某種平衡的方式去做。當然,理念這回事,不見得伴隨掌聲。

大學生

這套劇最吸引我的人物就是那位苦主大學生,但準確的說,電視劇描述他的際遇特別吸引我。他遇到的事情和劇名一樣,‘the Night of’,我們發現這英文沒講完,the night of what? 的確,案發那一晚,大學生到底是不是真兇,戲劇安排至最後一集才分曉,換句話說,整個故事一路瀰漫著「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夜晚?」

那一夜到底發生什麼事,劇裡沒有說到最為透徹,但我們知道那一夜轉折了他的人生。常言道:「一夜之間」,好似先人的生活體驗小結語,為何不說一晝之間?夜有其神秘魅力,一個晚上發生的事情,雖然也就幾個小時,但足以改變一輩子。電影電視劇很愛演這個東西,因為它就是人世間的東西。劇中的大學生流轉流轉再流轉,總有機會回到布魯克林大橋邊,回到獨處,想起那天晚上出門、接電話、喝那杯酒,如果有有有,假如沒沒沒,一連串的有做沒做的回憶,生活是否完全不同?太多太多所謂的「一夜之間」湧上心頭,使他住進霧裡面。他只是劇中的大學生?也許他是我們的化身。(2016-09-24)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