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羅馬
廣告

一時風雲黑白影 半晌癡心當年情

電影

這是一部墨西哥藝術電影,描述1970s墨西哥城一戶家庭,還有兩位原住民女傭,他們三代同堂,生活狀況小康。市區的戲院播映美國片,飛機劃過頭上的天,接下來一年內發生很多事情,新舊交替,人來人走,那些變遷使他們家和其他人家一樣,再也回不去一年前,於是媽媽開了很遠的車,孩子們和女傭隨行,在墨西哥灣,他們看見愛與希望。

‘Roma’ (2018),Netflix 出品的黑白片,Alfonso Cuarón 編劇兼導演,Yalitza Aparicio 主演。七零年代的墨西哥,環境、人物、記憶,好像有點陌生又不會太陌生,好像專屬於誰又好像不是,因為片子有情,打破了時空、文化、語言…等等限制,是一部有電影感和藝術感的好片。

Roma/羅馬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Roma’ 描繪七零年代的墨西哥,一戶小康之家,頭上有飛機,腳下有狗屎,家裡有女傭,一家人吃飯看電視,家裡發生變故,街上殺成一團,好像在講某個人的記憶,可是不太完整,也不該太完整,反而可以勾起每個人的成長回憶,換句話說,這部片不只黑白,還留了很多空白,有股魔力使我想起自己的兒時回憶,哪怕家境不同,文化不同,時空也不同,成長情懷是相同的,笑過哭過意外過,還遇過好多不明白的、沒頭沒尾的事,但印象深,我個人認為這是藝術品獨有的魔力,引發聯想勾起回憶,其餘的留給想解釋的人去解釋。

開始之前,我在想觸景生情四個字,觸景,生情,該說景物別具意義,還是看的人太愛聯想?也許沒有一定,有了對的景和對的人,於是觸景生情,話說回來,也許就是那麼兩極,景物太有意義了,或者看的人本身就很多愁善感,無論怎麼組合很容易觸景生情。到底是什麼呢?想了半天,沒有標準答案,也可以說我覺得什麼是標準,什麼就是答案。

催化

清狗便,晾衣服,洗碗盤,每天都在打掃,每天都在為別人忙,女傭笑笑的,不覺得煩,因為有人約她去看電影吧,生活裡總是可以找到一些東西值得期待,當然也有意外,起起伏伏,她是流動的。

電影裡的女傭讓我覺得很奇妙,不是因為她的遭遇,而是她的存在,我不知道該怎麼描述這種感覺,但我想試試看。

我小時候有一個人,爸媽還有親戚都知道他,可是從來沒有特別解釋他是誰,跟我說叫他叔叔就可以了,逢年過節的時候他才會出現,跟我說說話,平常則是完全沒有來往,直到某一天他帶我去台大校園玩,好像也是大人的安排,我從來沒有跟他出去,應該說我是很少被大人帶出去玩的小朋友,所以我應該開心嗎?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所謂的台大校園是什麼地方。我記得第一次看到大學田徑場,感覺幾乎沒有盡頭,叔叔坐在司令台旁邊的階梯加油區,我不知道他在看哪裡,想什麼,他就是坐在椅子上,後來叔叔帶我去爬竿,很像軍人才會做的事,這時候他說了很多話,還親自爬上去給我看,不過我怎麼爬都在原地。從那一刻開始我才明白自己的手腳沒什麼力氣,需要手腳並用的時候也不太協調。我記得那一天流了很多汗,非常痛快。一轉眼我變成叔叔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的,但是那個小傢伙會提醒我,他是誰?朋友的朋友的小孩,無獨有偶,我也跟他說叫我叔叔就可以了,帶他去附近的國中玩飛盤,起初我閃過一個念頭,一起玩傳接,結果我坐在樹蔭下,不自主的告訴自己,看他玩吧,讓他奔放,他把飛盤扔掉,跑去撿,又扔掉,再去撿,然後哈哈笑,那應該是有奔放到吧。

兒時回憶應該是特別深刻的才會記得一清二楚,其實我不知道,只記得叔叔,記憶由他開始擴散,所以,我看到 ‘Roma’ 是由女傭那位人物帶動一連串的回憶,感觸特別深刻,生命中某些人的存在,好像很疏遠又好像很親近,催化回憶,當我回頭看,就會先看到他們。

無名火

大家一起吃飯,散步,親近自然,那是家鄉的生活步調,突然,山坡地失火,幸好即時搶救,野火沒有蔓延成災。

這一幕大概出現在片子中段,女傭回鄉遇到火災,有人忙著救火,有人唱山歌,在同一件事情裡,每個人動與不動,交織成生活。

她是幸運的,應該說她在故事裡的安排很幸運,接納、關懷、互相珍惜都是,也當然不只這些,那場火也像心情寫照,怎麼會這樣?怎麼好端端的突然遇人不淑?我看完整部片之後時常想起那場火,感覺時間暫停,換句話說,能夠遇到這種暫停,也算是上天眷顧。

我的回憶裡有很多無名火,零零星星的,不太嚴重,可是不救的話,東西會燒光,只好放下一切先救火,確實打亂原有的生活,如果適逢一連串的挫折,這種打亂反而是好的暫停,轉移自己的不安,彷彿上天仁慈的安排,倒不代表原本的困難就此迎刃而解,開什麼玩笑,上天是仁慈的,但沒有那麼仁慈。

我問我自己從火裡學到了什麼?其實什麼也沒學到,回看那段路只是遇到了一場火,又趕上了另一場火,話說回來,那些回憶是溫熱的。

結局總是在海邊

圖斯潘的沙灘上,他們擁抱彼此,之前一起生活,之後更是相依為命。

電影接近尾聲,而我的回憶還沒結束,想起第一次看見大海,天空陰陰的,沙子軟軟的,海波浪每十三次會出現一次大浪,我的鼻子就會進水,感覺很鹹。

星期三上半天課,中午大人來接我就直接去海邊,很突然嗎?也許吧,當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叫作突然。颳起一陣強風,臨時買的泳圈好像洩氣的氣球,一眨眼就不知道飛去哪裡,我想追回屬於我的東西,哪怕只有兩小時,但是大人說不用追了,我除了第一次看見海,也是第一次聽到有些東西是可以放手不管的,有點不服氣,為什麼就這樣算了?大人可能有說,但我沒聽到,只看到大人臉上寫著「很多事你以後就會懂」,我永遠記得那個表情,不知道這算幸運還是不幸。

‘Roma’ 的尾聲使我想起這段回憶。如果現在問我有什麼特別的感觸,我已經分不清電影情節和自己,誰誰誰不會再回家了,從今天起我們開始相依為命,或者,不會因為不在身邊就不關心。大人選擇表達,小孩負責疑惑,然後歲月流轉,每一個結局總是在海邊,卻也是新的開始,畢竟遲早會適應,他們說那叫作成長。(2019-07-03)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