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驚悚片,據說這是可愛小朋友的故事,戴著粉紅小帽,在貧苦飢餓的年代誕生,是上天賜給她爸媽的祝福,村民都覺得她是最可愛的小孩。不過她病了,預料那是她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冬天。她的爸爸並不是沒有輕易認輸的人,有人說可以找女巫,巫術能治疑難雜症,只要她的爸爸鼓起勇氣,相信黑暗。爸爸痛定思痛,他有勇氣,也相信黑暗。女巫驅散病魔之後,留下一種祝福,賦予那孩子預知未來的能力。村民都想找她算命,可是答案沒人想聽,因為都是悲劇收場,無人例外。小女孩心裡清楚,厄運預言遲早印驗,幾乎每個人都被她說中,包括她的爸爸,為她犧牲奉獻的爸爸同樣無法逃過命運。於是有令,黑暗的孩子就該回到黑暗中,她躲在森林深處,獨自一人沒有同伴。話說回來,她有自己的方法 – 交朋友。
請小心那種祝福,小心那些施者,也小心那些得意忘形的受者。

‘Gretel and Hansel’ (2020),格林童話的同名故事改編成電影,Osgood Perkins 導演,Sophia Lillis 主演。在這個版本裡,恐怖片的娛樂感很弱,主要描繪自我反省和心靈成長,完全女巫手冊保護級,抒情的旁白,面對廣闊的惡土該如何認識自己,安身立命,是一部有點文藝的驚悚片。

特別介紹:故事來自格林童話,原名 Hansel and Gretel,這部片把姊姊的名字移到前面,有弦外之音。

Gretel & Hansel/戰慄糖果屋/格蕾特和韩塞尔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

糖果屋是格林童話裡非常有名的故事,改編n遍,甚至還有歌劇,所以看這個n+1版本難免會有預期心理,我用特殊的方式看完這部片,結果得到一些東西,同時失去一些東西,天底下沒有白吃的蛋糕,有一好沒兩全,大概也許可能應該就是這種感觸。

說到得與失,改編也是如此,保留一些和新創一些,依照所謂的電影評分,這個版本不管留了什麼或創了什麼,結果都是偏離主流,失去胃口,可是依照自己的看法就不一定了,片子一開頭姊姊說了一些心裡話把我帶入,坦白說我也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記得糖果屋,記得就是記得,但是我不會抱著驗收的心態看這個版本,沒有麵包屑,沒有晚娘臉,就連壞巫婆也沒有很壞,互相耽誤什麼呢,像這樣握著拳頭看片,恐怕什麼都得不到吧。

基本上片子保留姊姊,弟弟,老巫婆,糖果屋,相同的骨架換穿不同的衣服,靈異姊姊,貪吃弟弟,居然願意扮老的女人,有點髒髒的糖果屋,我開始覺得有點意思。再來,格林童話說故事的口氣特別跳,可以說打破傳統,也可以說含糊籠統,這種腔調是好是壞不由分說,但是可以流傳至今,肯定是一特色,我在所謂的新派武俠小說也看過這種特色,突然殺出一個玉面判官,那就酣戰八百回合,他是誰,從哪來,要去哪,哲學大哉問今天不用管,既然夢已經開始,繼續留在夢中。比方說片子裡有位壯士及時搭救姊弟倆,先別管他什麼門派,什麼兵器,「小姑娘不必多禮,仁慈自有回報,冷酷則會自傷…」他講他的,我懷疑他是假扮獵人的詩人,顯然瘟疫肆虐,大家總會考慮一下斜槓。雖然這根新枝長得有點生硬,但是我想繼續待在夢裡,廣闊惡土,森林深處,有個人跑來為你讀詩,只有這樣的黑色浪漫才可以繼續在殘酷世界裡生存下去,於是,靈異姊姊嫁給獵人,從以此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不是這樣的,沒有改編成粉色,這裡只有黑色。

衍生的情節相當多,我還記得一段旁枝,「你在想棚子裡面有什麼東西。」空氣中持續迴盪這個聲音,引誘弟弟一探究竟,然後留了一道謎語,什麼東西一直吃卻吃不飽?那種感覺對我來說非常突兀,蛤?類似周圍傳來某個聲音叫我買樂透,買樂透,快點買一張樂透,然後接一個問句,什麼字我們一直唸錯?後來我還是有收到訊息,只不過思緒確實那種突兀卡了一下。

片子這道謎語有古味,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古人就愛玩這種謎語,比方說最有名的 Riddle of the Sphinx,「什麼東西本來四隻腳,後來兩隻腳,最後三隻腳?」我聽過另一個,「什麼東西上面沒有寫名字卻不能共享?」留到最後再說好了,不過我相信你已經知道答案。

什麼東西一直吃卻吃不飽?詭異氣氛營造得很好,答案不難想像,小男孩的好奇心,但不是唯一的答案,一段戲擴張到整部片,姊姊,老巫婆,粉紅小帽通通放在一起看,答案變得比較廣義,一直吃卻吃不飽,暗示慾望。

這類的謎語都有一定長度,像一段敘述,可以體會敘述等於知道答案,換句話說,謎語的答案就是謎語本身。

沿著電影情節繼續前進,我和他們姊弟倆都在糖果屋裡,可是感覺離糖果屋越來越遠,尤其看到姊姊和老巫婆談心,也就是聊到一起呼風喚雨,一起喊水會結凍。除了沒有保障年薪,基本上跟HR挖角面談沒啥兩樣。例子不好?西斯和安納金也聊過類似的事,科幻不熟?白雪的魔后跟雷神索爾也聊過,這也是格林的例子應該可以。

試探,那種談話就是試探,對我來說很特殊,該怎麼說呢?代表世上有人很瞭解我,知道我有什麼樣的過去,適合什麼樣的未來,甚至鐵口直斷,連注定都搬出來了。別提什麼犯罪,童話裡沒有法律,黑化或投入黑暗面之類的比較貼切,我不知道女巫可以活幾歲,至少人生很難得遇到這種寶貴機會,一方面選了就萬劫不復,沒有辦法重來,二方面只有在非常誘惑的時候才會看見真正的自己,換句話說,那一刻也代表最終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上。姊姊做了選擇,而我個人覺得她的選擇是這個經典童話最值得斯考的地方。

格林糖果屋裡面的繼母趕走小孩,巫婆吃掉小孩,反映了十九世紀歐洲社會文化,甚至更早由中世紀延續下來的風氣,平民生活普遍窮苦,有很多現實考量,換個角度想,舊社會的小朋友要長大成人是很不容易的,大環境就像我在前面反覆提到的惡土。這個電影版本確實有個媽媽,但很早就領便當,我專注巫婆吃小孩這回事,天翻地覆的改編,姑且當我自己腦補吧。

引用幾句巫婆的對白,她對姊姊說過這些話,「畢竟妳不是她的親媽,妳絕對可以獨自生活。」「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我也有過在乎,我羨慕妳,站在自己的人生交叉點,面對無限可能。」兩三句對白引發無限想像,我有點站在老巫婆那邊,可能是因為我看過年輕的她跟畢凱艦長調情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回到正題,只要是小孩就吃,先從自己的開始,表面上很恐怖,而我覺得案情不單純,疑似一種極端的愛,準確的說,歇斯底里且狂暴。吞噬不代表消失,而是永遠依照我的意思存在,如果有人問起,老巫婆都記得小孩的名字,對吧?換句話說,當一個孩子徹底被控制,即便頭好壯壯,頂多只是walking dead,你知道,我知道,女巫也知道,偏偏她無法阻止自己,與生俱來的佔有慾好像一種魔力,或詛咒,或祝福,驅使她精通本草綱目,變成天天搗藥煲湯的人,延續她的慾望。的確,童話來到這境界,黑到伸手不見五指,可是這片深黑色裡不完全只有邪惡,閉上眼,我感受那種一言難盡,

我想過另一種結局,姐姐吃掉弟弟,含淚吞噬,唯愛永恆,整部片提升至三大影展也說不定,但沒有,畢竟 PG-13,天曉得這是誰的決定,R-15 剛剛好,尤其精神上,不過你也知道,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不斷出現意料之外的東西。的確,結局在我眼裡很意外,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好像以前在哪裡聽過,居然2020年又出現了,我變得跟老巫婆一樣羨慕姊姊,的確,她站在人生交叉點,面對無限可能。花樣年華就做了那種抉擇,避開犯傻,跳過青春,直接來到老沈,似乎有點悲哀,其實還好,畢竟女巫體質遠勝天生麗質,鼓起勇氣相信自己,時間永遠不是問題。(2020-04-18)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