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媽媽使她很有感觸

電影

這是一部意識形態濃厚的義大利劇情片,描述一位中年電影導演,工作圈,她肩負眾人的期待製作新電影,大事小事使她疲於奔命。生活圈,她母親病情不太樂觀,家庭、感情、生活也有許多瑣事使她累得要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無論再怎麼忙碌,只要回到母親的身邊,她就會得到安定的力量,可是,即將失去母親,她感到格外不安。

‘Mia Madre’ (2015) Margherita Buy 主演,Nanni Moretti 導演兼主演,還有知名演員 John Turturro 協力演出。原名的意思是「我的母親」,整部片沒有特別明顯的故事情節,而是描述人在中年會有的旅途風景。中年對每個人來說容易開始想想自己擁有的、失去的、還沒卻來得及的、還沒卻來不及的,是個開始會想一想的人生階段,電影藉由主角即將失去母親觸動左心房裡的暗門,引發感慨,與其說這是故事,不如說這部片在聊人生。

特別介紹: ‘Mia Madre’ 2015 年獲得坎城影展人道精神獎 (Prix du jury œcuménique du Festival de Cannes),這個獎項最早是由基督徒的電影工作者創立,演變至今,宗教色彩淡化,注重人道精神,而且不是只有坎城影展專有,許多國際影展都會頒發此獎。粗略的說,入圍或得獎的作品,內容就像在聊聊人生,而且「聊得很有意思」。

Mia Madre/媽媽教我愛的一切/導盡我阿媽/我的母親/幸福不喊卡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Mia Madre’ 主角是電影導演,有許多電影製作的二三事,藉由這一行遇到的事情來聊聊人生感觸。因為沒有故事化,我的理解備感吃力,經驗來說,通常在這種情況,就要換一個方式看電影。先不管理解,開始嘗試體會。

認不清自己

女主角回憶和她的母親相處的時光,是一段比較具有戲劇性的段子。在街上,女主角遇見一輛舊車,駕駛似乎是個老婦人,路邊停車沒抓好角度,咚!頂了一下其他的車子,情況尷尬。她走近一看,那老婦人居然是她的媽媽,像個知道自己做錯事的孩子待在駕駛座,帶著不好意思的微笑,而女主角一點也笑不出來,先問媽媽為何開車,又說媽媽的駕照過期還敢開車,再從媽媽的皮包翻出駕照對證,把那張駕照撕的是一片又一片,紙片還沒落定,氣沖沖要媽媽下車,媽媽以為女兒替她停車,未料女主角排檔換檔,一退一進,直接開去撞牆,她要把車子撞壞,就是要撞壞車子,整張臉陷在方向盤裡,哭得崩潰。

人到了一定年紀,誰是媽媽誰是女兒很難講。在乎才有心意,才會著急,一份心意會變成好意還是惡意,著急的時候恐怕也顧不到那麼多了。電影沒有拍出來那張駕照到底有沒有過期,莫名原因使我想像那張駕照沒過期,也許是相處經驗使然,駕照應該沒有過期,講過幾百遍不要再開車,不可以再開車,千萬不能開車,這些話才是真正過了期限,被媽媽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同樣的,那段戲也有深層的東西;希望人家按照說好的方式去做,甚至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希望」、「求好心切」,這些詞彙算是客氣了,人家看來則是控制慾過盛,或許年長年輕、父子母女,存在某中接納的人生經驗,但是不管怎麼樣,歲月擺渡,在乎的那一瞬間所產生的緊繃感,往往讓我們認不清自己是誰。

看見自己

又有一段,現實與超現實的調調,是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是正面深刻的一段戲。女主角是電影導演,她的作品在戲院映演,她在戲院門外一邊散步一邊觀察,看得出來她鬆了一口氣,總算忙到告一段落,也看得出來有口皆碑,排隊觀賞的人潮,綿延數條街道。隊伍裡不全然是陌生的觀眾,而出現她的母親,她在乎的人,甚至年輕時候的她,有的對她微笑予以肯定;有的對她說了一堆怎樣可以更棒,她都沒有說話,慢慢的從隊伍旁走過,直到她看見過去的自己也出現在排隊的人潮中,她上前問了一句:「妳認得我是誰嗎?」

坦白說,我不知道女主角遇見的是不是過去的她,只是一感覺驅使我這麼認為,也許我整個看錯了?無論看對看錯,那排隊的人潮就像回憶,誰是誰,誰又是誰,有些清晰,有些模糊。又無論清晰模糊,一張張的臉,我們都還算認得,想像有過一段時光,我們所努力的心血,所付出的青春得到階段成果,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前來一探究竟,也包括過去的自己前來參與,就算只是一場夢,也有活著的感覺。

保留自己

有一段戲,主角告訴她的演員「飾演某個角色,你要投入這個角色,但也不能把自己變成這個角色。」坦白說,這東西很深層,是沒有辦法寫成說明書裡的步驟,像是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首先,打開冰箱,第二,把大象放進去…云云第三第四第五步,它沒辦法這麼做,我們必須帶著人生經驗開始聯想。

時常聽到「角色扮演」,在公司是個好員工,在家是個好老公,在哪裡是個好的某某身分。人到了一定階段,就不再只有一種身分,同時是某個人的媽媽,又是另一人的女兒,還是誰誰誰的妻子,於此,我就把剛才那句話和這處境連在一起。我們同時飾演很多個角色,如果我們願意投入角色,那就像是往人們所謂好的、稱職的,甚至理想的方向走,但是為什麼不能把自己變成那個角色?表象的說,分身乏術,同時做一個好員工,又要做一個好老公,並不容易,而且很可能顧此失彼,一心得天下寧負枕邊人,時光流轉,大嘆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諸如此類的顧此失彼。深層來說,人不管扮演什麼角色,還是要保留一點自己的本色,例如,天底下的爸爸都有一些共通點,可能嚴肅、有肩膀、愛說教,這是角色扮演。如果孩子覺得「我的爸爸」和天底下的爸爸差不多,就是有一點點不同,雖然嚴肅,但有時候態度和緩,做到這樣就是做到保留本色。

還有一段也是演員的東西,他說自己是一位演員,拍過 105 部電影,一生都在演別人,一輩子沒有自己,是假的、虛構的世界,誰來帶他返回真實世界吧!對我來說,這也是一段重感觸的話,如上一段提到,我們在生活中同時扮演很多角色,假設我們全心全意,毫不保留的投入每一個角色,是不是一生都在演別人,一輩子沒有自己? ‘Mia Madre’ 帶到這兩段,是在分享一種感觸,倒不是如字面上所傳達的怎麼做才對,這麼做才對,而我感受到的是這些,相信讀者們也會有自己的感觸。(2016-11-28)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