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法律題材的劇情片,在美國曼菲斯半工半讀的法學院學生,主攻民事訴訟,經由打工餐廳的老闆引薦進入一間小型律師事務所,他相信公平正義,打算一邊準備律師資格考試,一邊磨練訴訟經驗,實踐他所相信的律師之道。然而,事務所負責人無心栽培,派一勤跑理賠案件的法務人員對他進行打發式輔導,他手上三個案子:其一委託人過於幻想,其二委託人令他意亂情迷,而第三件又是低收入戶對上黑心保險公司,菜鳥對決豪華律師團之艱困案件,他能否秉持正義的初衷,備受考驗。

‘the Rainmaker’ (2017) 改編自法律小說名家 John Grisham 的同名作品,Francis Ford Coppola 執導,Matt Damon 主演,還有她和他和她,繁星不及備載,與其逐一列舉,不如直接溫習預告片。雖然是一部打官司的片子,但是相對於同時期而且同樣是改編 Grisham 小說的法律片;劇力萬鈞的 ‘A Time to Kill’(殺戮時刻),懸疑驚悚的 ‘the Firm’(黑色豪門企業),本片對於社會新鮮人的心路,「入行之後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這方面描述較多,而且偶爾穿插笑料,是軟性、文藝自白的法律片。

特別介紹: rainmaker 是商業用語,企業需要資金,能引進資金者便是造雨人,而廣義來說,也可以解讀為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江,豪邁解作甘霖老師亦可,但凡能夠適時解決困難的關鍵人物,造雨人是也。所以放在這部小說或這部電影裡,保險公司的造雨人是有辦法讓公司賺大錢的人,而受到欺壓的低收入戶,他們的造雨人便是伸張正義的男主角。

the Rainmaker/造雨人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想知道正義的初衷還在不在

John Grisham 的法律小說拍成電影的例子集中於九零年代,幾乎每片的編、導、演都是一時之選,‘the Rainmaker’ 一轉眼已經廿年,它有一句話陪著我成長,從朦朧到清晰,感觸特別深。當初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寫部落格,或許此刻正是時候把這份感觸寫下來。

‘the Rainmaker’ 故事主人翁是一位 20 歲左右的年輕人,電影版本穿插許多他的自白,像是一邊說著故事,一邊告訴我們他的感想,例如他描述自己為什麼攻讀法律,是因為他受到民權法案內容的鼓舞,但也提到他有一段飽受家暴摧殘的成長歲月,酗酒的老爸討厭律師,又常常對他拳打腳踢,聽起來就讀法學院是為了氣他老爸?反正不管做什麼,他的老爸都是氣到頭上長角,氣就氣吧,年輕人自嘲著。

似乎這樣的故事總會出現酗酒老爸,就好像外遇故事裡總會出現落魄但是浪漫的吉他手。故事主人翁身邊有一個活生生、氣沖沖的反例,沒有家世背景,只有他自己振作才不會變得和酗酒老爸一樣。振作的原因雖然很明確,但有時候我們回看選擇,未必能理出一純粹動機,它往往混和各種因素。如果有一個人問起,為了什麼做,做為了什麼?我們能說出上千萬個原因,也可能沒有原因,有意思的是,沒有原因也算是一個原因。

故事主人翁帶著行李開始旅行,行李可以是電影裡的情節,他離家自力更生,行李是他全副家當,也可以是他難以釐清的動機,做律師為了氣老爸?為了伸張公義?為了生計?心情好的時候回看,那些叫作初衷,心情壞的時候,就叫它包袱。不管怎麼樣,他還來不及見自己,就已經開始所謂的見世面、見眾生。遇到一抹抹的灰上加灰,老闆說明怪力亂神般的收益拆帳方式,世故的前輩帶著他專作事故案件,力求填飽肚子,一則又一則的「鬼故事」都和他原本以為的不一樣,不過,有一件東西是吻合的,那就是逞強,想要實踐自己的信念,就必須在先進前輩面前逞強,時而猛烈,不自量力跑去跟人家輸贏,好幾位西裝革履的企業大狀笑看故事主人翁在他們佈下的天羅地網內牽來絆去,好不娛樂;時而沉著,打不過也該亮劍明志,展現風骨,例如他冷冷的對企業律師團首席說道:「你還想得起來,自己第一次出賣自己是什麼時候」

退一步說休閒,哎啊!那只是戲劇效果,不這樣演怎麼吸引觀賞,論真實人生,哎啊!那只是年輕氣盛,他以後就不會這麼衝了。然而,我們不會一直活在戲劇裡,我們大都活在真實世界裡,又然而,我們看不到他以後,我們看到的,是自己的以後,年不再輕,氣不再盛,是不是就變了,別人不知道,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年輕人走完訴訟大案,也像是走了一遍四方,他說了一段話,是伴我成長最為銘心的一段話。「每接一件案子,就會在案件裡悄悄的越過自己所立下的界線,接的案子越多,那所謂的界線,也就逐漸模糊。」廿年前初看 ‘the Rainmaker’,我完全不明白這段話想表達什麼,因為我曾是一個太有原則的人,原則所產生的界線,根本不存在破不破例,越不越過,但是,現在我明白了,要說歲月改變了我,並不貼近,因為改變是一重量級的詞彙,人不會動輒改變自己,它比較像是默化,東西仍在,而東西的形態與當初不盡相同。作者 Grisham 說得精準,界線逐漸模糊,而不是消失。放在待人處事上來說,我想到梁朝偉先生的一段訪談,他是晚婚的電影明星,人們好奇他的婚姻生活,他聊到最大的心得感想,便是真正相處的日子,某些自己曾經擁有的堅持,若繼續固有,反而摩擦橫生,意義不大。他沒有說放棄所有堅持,如果有人這麼說,我們會知道他在開玩笑。當我們的人生不再是那麼的只有自己,堅持、界線、原則…云云,這些東西越來越模糊,而該怎麼做,在我們內心深處則是越來越清楚。(2017-12-22)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