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日本劇情片,金錢糾紛導致悲劇,檢方調查雙屍命案,大檢座分案給小檢座,暗中引導偵辦方向,因為 23 年前荒川河畔,16 歲女學生遭人勒死,大檢座當時無力緝凶歸案,詭譎的命運安排,犯人順利規避刑責。23 年後雙屍案凶手疑似他人,卻給了大檢座絕佳的機會移花接木,黑箱制裁當年女學生命案的犯人,正義遲到總比不到強,可是大檢座相信自以為是的正義最後會變成犯罪,所以且行且猶疑,直到大檢座的同學,現任國會議員,正義的信念被大環境摧殘,不堪負荷政界、商業、婚姻三重壓力選擇自殺,噩耗彷彿最後一根鐵釘牢牢釘死大檢座,他決定徹底嫁禍,然而,小檢座逐漸看清楚誰是凶案的犯人,誰是檢方的罪人。

‘検察側の罪人’ (2018) 來自雫井脩介的同名小說,木村拓哉、二宮和也、吉高由里子主演,原田真人擔任編劇和導演。採用章回式描述,第一章:魔術師,第二章:審判,以及第三章:愚者,每一章用塔羅牌輔助說明,並且加入原著所沒有的情節。富貴晴美、土屋玲子為電影配樂,慢慢的二胡,慢在人物需要時間抉擇司法正確、政治正確以及道德上是否正確,是有內涵的劇情片。

検察側の罪人/檢方的罪人/檢察狂人/Killing for the Prosecution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自以為是的正義最後變成犯罪

‘検察側の罪人’,讓司法蒙羞的人,這個人本身又是司法體制內的人,所以說檢方的罪人,其實我一開始沒有抓到重點,以為官兵抓賊,看了大半才明白的。另外,這是獨挑大樑的故事,看了大半才確定的,第一而且唯一,主角想的、說的、做的就是全部,主角繼續,故事就繼續,主角掛了,故事就沒了,其他人只能隨著主角的反應而反應,換句話說,主角人物設定,性格鮮明也好,命運乖舛也好,必須非常有內涵,而且演主角的人也必須夠強,一人獨挑大樑才會成功。這種情況,獨裁好像比民主有趣多了。

我看到片子裡出現三張塔羅牌,依照時間順序在講故事,也就是在講主角想的、說的、做的。我個人認為塔羅牌在這裡是很棒的點子,懂塔羅的人,老外說 ‘Tarot reader’,牌面顯示基本意思,接著由懂塔羅的人解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我個人認為形式上和中華文化的測字很相似,換句話說,片子裡三張塔羅牌魔術師、審判、愚者就是描述主角一舉一動,然而,司法正確嗎?政治正確嗎?或者道德方面呢?看在不同人眼裡,解讀也不一樣。

能言善道之人

他的工作需要講話,向新進人員介紹業務內容,向主管報告調查進度,他知道見人說人話,而礙於他的職業不太方便見鬼說鬼話,他會換一個方式講話。他的工作也需要直接與人交流,說話就像魔術師變魔術,流暢俐落,甚至有點神奇,圈內有這樣的他不必刷存在感,後輩下班吃燒肉時很自然就會聊到他。

片子的第一段帶我認識主角是什麼樣的人,很會講話,而且是真的有講到話,因為同樣在第一段還有另一個人,自稱替上天做暗黑交易的男人,有使命感的不怕髒,他不想也不必回答小檢座,卻依然說了很多話,像他那這樣實問虛答,也是一種很會說話。假設生活中遇到像他一樣的人,做不了朋友,也千萬不要變成敵人。

以前我的生活裡簡答題和申論題比較少,是非題和選擇題很多,而我不知道有得選總比沒得選好,只覺得通通都是問題。後來我的生活變成作文,而且沒有題目,我不太清楚該講什麼,開始懷念有標準答案的生活,同時我佩服很會講話的人,他們可以這樣講,也可以那樣講,他們就是知道該怎麼講,因此,我納悶不是很會講話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活,那是可以學的東西嗎,而我能學會嗎?

審判

當年的命案已經結案,凶手的哥哥願意出面頂罪,一個蘿蔔一個坑也好,一罪不二判也好,在這裡變成無可奈何的錯誤,但是,他不接受這種無奈。另外,二次世界大戰,他的阿公曾經派往印度打英國人,所謂的英帕爾戰爭,親自見證日本慘敗,撿了一條命回家撰寫白骨道回憶錄,描述戰爭有多麼殘酷,好戰份子並沒有因為白骨道而覺悟,勢力日漸龐大,他的老同學就算六親不認也要踢爆那股勢力,也許政治婚姻下的六親是可以不認的吧。

這兩條故事線在一起,哪一條是主線,哪一條是支線,其實都在講審判,他認為檯面上的正義長得很畸形,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自己相信的正義才是真的,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審判在講道與術,這裡的道是指正義,術是方法,為了實現正義,他選擇採取非常手段,是替天行道,也是被安排的正義,這樣對嗎?不好說。

我聽過一個說法,神經病和精神病有什麼不一樣,神經病是罵人的話,精神病是醫學名詞,果然不一樣,但是這樣說還不夠貼切,神經病知道一加一等於八,精神病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可是他會非常不安。

自以為是的正義最後變成犯罪,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覺,因為我的日常也有非常執著的時候,以為是合理的,其實只是合理化,自己並不知道戴著太陽眼鏡說房間沒開燈,而時間這面鏡子可以幫助我現形,一般家用鏡子就可以的,也不用等到轉世投胎,多看幾遍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看見鏡子裡的我有多麼自以為是,如果很少留時間給自己照鏡子,常常面向別人,甚至劍指江湖,我就會看見這部片開頭的萬花筒特效,逐漸迷失在眼花撩亂裡。

愚者

‘検察側の罪人’的最後一段乃至於結局,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張塔羅牌,唯一主角的故事,這張牌當然還是在講他,不是字典裡的笨蛋,而是塔羅裡的愚者,他執著,總是有理由替天行道,總是有藉口說得天花亂墜,這樣會有什麼結果,我不敢猜,就像我不敢猜女人在想什麼,太多可能了,幸好電影結局有點開放又不會太開放,仰天長嘯,就是那種感覺吧。話說回來,三張牌都是正位,我相信那可以避免觀眾疑惑電影畫面怎麼顛倒了。假設某張牌呈現逆位,恐怕一百分鐘不夠講,拍成電視劇才能解釋。

他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一切,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於是處心積慮,機關算盡,到最後面臨東窗事發,結局就像三張牌都打出去,當然塔羅不是這樣玩的,又有什麼關係呢?既然對方懷疑,就用真相堵對方的嘴,賭他不敢講,結果你也看到,他又贏了。

我覺得那樣做是缺乏安全感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切,遇到阻礙覺得迷惘,就用更強的信念碾壓,安全感可能會變多,但是負擔更重。我明白時間不會暫停,不會等我迷惘完了再繼續,我必須同時做對和做錯,不斷抉擇,而這就是最容易迷惘的。每次這種時候我就會想起寧靜禱詞,即便我不是教徒也覺得有效,祈求上天賜我寧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賜我智慧,明辨這兩者的不同。(2019-04-07)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