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他們再出發

電影

這是一部日本劇情片,2011 年 3 月 11 號,日本東北方太平洋海域發生九級強震,隨後引發海嘯,最大浪高四十米,襲擊濱海城鎮,尤其核能發電廠嚴重受損,必須搶救六座發電機組,消防隊、自衛隊相繼趕往現場救災,有效降溫其中兩座機組,其餘則發生火災或爆炸,日本政府發布緊急命令,分批疏散當地居民約十七萬人,史稱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 (2020),改編自門田降將的報導小說 ‘見過死亡深淵的人’,若松節朗導演,佐藤浩市、渡邊謙主演,電影故事兩線並行,其一,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較多政治考量的戲,其二,廠長與機組人員現場救災,堅守崗位守護家園,屬於災難片會有的情節。預告較多包裝,正片裡的戲劇效果非常節制,主要呼籲後人不要忘記這場核災,是一部注重紀念意義的電影。

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福島 50 英雄/福島 50 死士/Fukushima 50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我看完最直接的感觸,核事故如此敏感議題,電影裡的說法含蓄內斂,可以理解她們的選擇。

‘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兩位主演渡邊謙與佐藤浩市,渡邊演廠長,佐藤演資深技術主任之類的,代表廠裡的行政擔當與技術擔當。說到這兩位電影明星,知名度、演過哪些片,恐怕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看到這裡的廠長與主任使我想起他們演過類似角色,比方說渡邊在 ‘沈まぬ太陽’ 演過航空工會代表,也是積極爭取把事情做好的角色,佐藤演過豐田汽車創辦人豐田喜一郎,日劇 ‘リーダーズ’,也是技術本位、有信念的角色。時間過得好快,他們倆在這裡都不年輕了,票房或收視方面號召力下降,不過這部災難電影由他們倆領銜主演是極好的,我會說這是老男人的特色吧,頑強或頑固都好,不眠不休搶救核災,做行政的不時摘下眼鏡揉眼睛,做技術的在現場會找時間假寐,有年紀就有比較多真實感。

這部片在講核災,來自真實事件,碰巧最近幾年我看了幾部同類型的電影與電視劇,HBO ‘Chernobyl’,五集電視劇也是來自真實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再之前還有 Netflix 出品的韓國災難片 ‘판도라’,那部片則是虛構故事。如一開始提到的,這部日本電影的說法含蓄內斂,也是可以理解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該電廠隸屬東京電力公司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EPCO),依然存在的民營企業且有股票,二方面事件發生至今大約十年而已,換句話說,揭瘡疤讓大家記得,檢討誰讓大家記得,這裡選擇值得記得的讓世人記得,可以理解這個決定,療傷止痛再出發,片尾出現期許東京奧運,定調是很明確的。進一步說,類似傷痕文學的說故事方式,戲劇上的代價是「不太好看」,因為某些人們愛看的戲劇元素被淡化,這樣說吧,HBO ‘Chernobyl’ 相當成功,大約四成事實六成創作,這是最保守的估計。黑箱,政治,科技,輻射殺人,這些元素會讓觀眾追劇追到明天上午請假,有意思的是福島核事故本身也有這些元素,比方說東京電力公司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是否臉滾鍵盤做安檢報告?福島 50 人是什麼身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內閣總理大臣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勤政愛民或政治博弈?再來,比起社會科學,也許你更想瞭解自然科學,一號反應爐屬於美國製沸水型,為什麼資深員工都覺得機器很有「脾氣」?核電廠的致命打擊是電廠斷電 (Station Blackout, SBO),嚴重程度足以讓國家立刻發布核災命令,好像可以科普一下吧?其實事件本身非常有戲,只是製作團隊,或原著作者選擇點到為止,相對的,這裡著墨情感,廠裡老學長有人生覺悟,願意站出來保護年輕人。或者廠長與主任分進合擊累壞了,在洗手間抽菸那段戲。又或者技術主任是土生土長的福島人,父子兩代都是核電人。即便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有戲劇性的故事,這裡依然有好幾段戲看到哭。所以,我不會說這部片好看或不好看,他們選擇了一個方式而已。

方形

先來科普一下,碰巧我個人徹底研究過 HBO ‘Chernobyl’ 的原文劇本,因為那套劇的科普教育做得很棒,如同對白說的,不用核能專家也能明白為何爆炸,所以現在看福島核事故,我忍不住來野人獻曝。如果你看過這部片,或有印象片中地震發生時,有一塊剛猛書法寫的、裱框的工作警語摔在地上,很東方吧?這也是為什麼東方人看東方戲特別親切,我記得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停、冷、封。與其說蒙太奇,不如說小暗示吧,那一震,問題開始麻煩了…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核反應像極了愛情,一旦愛了就停不下來。別太好奇我的核能立場,我們在講科學對吧?核反應會有熱能,產生巨量蒸氣推動渦輪,轉轉轉轉轉,電能就是這樣來的。核反應開始了就無法說停就停,我個人覺得發電過程類似這種燒水煮麵,想像一下瓦斯爐只有大火,蒸氣越來越滿,不澆冷水會炸鍋,澆太多冷水變成重煮,所以必須一直監控與調整,保持有點沸騰又不會太沸騰。其實滾水煮麵是最棒的,尤其義大利麵,調水而不要調火,下次你不妨試試看,但這不是美食網站,我繼續講核電。

持續監控與調整核反應爐,方法就是你聽過的控制棒與冷卻水,棒子是機械,灌水要馬達,都是吃電的,所以核電廠製造的電力小部分留給它們,種水果拿去賣也留一點自己吃的概念。換句話說,核電廠輸出電力有低標,正常的太低代表維修或安全測試,不正常的太低可能是突發狀況必須停機,只要電力太低就會把控制棒與冷卻水交給柴油發電機支援,也就是你在片子裡看到的五號機與六號機的處理方式。萬一主機沒有電,備用也沒電,你就會聽到他們大喊 SBO! SBO! 劇中人物聞之色變,也包括我這種一般觀眾驚呆嚇尿,別忘了剛才提到爐子只有大火,一旦沒電調控,先別說熔毀炸鍋,必須重新佈署電力網,消防隊,甚至軍隊,並不像玩模擬城市開啟末日模式那麼簡單,至少還能空白鍵暫停,對吧?時間與輻射是看不見威脅,稍有耽誤,一切就回不去了。

天災是上天考驗我們人類,你知道的,很明白的天意是回應或報應,不明白的天意就覺得是一種考驗。好吧,天災是考驗,核災屬於科學,接下來我不想這樣說,救災永遠是政治考量。

‘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電影裡特別說明現場救災的 50 位代表人物,而我的觀後感沒有使用任何人稱代名詞,英雄、壯士、勇夫、死士之類的,50 人究竟意味著什麼,讀者們自由心證。另外,片中有兩個人物令我印象深刻,一位代表日本永田町(佐野史郎),所謂的最高行政首長,另一位代表東電總公司(篠井英介),公司裡最倒楣的那一個…可以這麼說吧。

如果記憶可靠,日本電力逐步鬆綁,民營化乃至於 2016 年全面自由化,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我的想法有點弔詭,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屬於民間企業發生意外災害,而嚴重程度達到國家級災難,顯然不像上班遇到跳電那麼簡單。再來,這場災難是誰的事,歸誰管,企業?政府?或者大家都有責任?賓果!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雖然電影編劇相當寬仁,依然看得出來這裡描述的東電類似故事反派,很愛鬼打牆的反派;沒有前例可循導致決策龜速且錯誤,錯誤又回到沒有前例可循,在無間輪迴裡考慮公司絕對不能倒,我相信這是一般市民心中最生氣的,但是,同情與悲憤逐漸平靜之後,我心中浮現這種覺悟,黑心企業或良心企業都是後話,這裡只有營利機構。

永田町那位很有意思,電影沒有指名道姓,我也不要多嘴,他的上一任是鳩山總理,下一任是野田總理,三個字…

電影描述那位總理幾乎第一時間抵達災區聽取簡報,那是政治博弈,我記得英國電視劇’王冠’有類似情節,也是來自真實事件。六零年代左右,英國南方有一煤礦小鎮,礦場在高地,鎮民住在平地,挖煤挖了百年,礦場附近的廢土場拓展到第七座,然後繼續挖煤。第七座廢土場啟用之後過了好幾年,地方反映這座廢土場的位置特別危險,順向坡之類的,萬一有萬一,後果不堪設想,但被認為想太多,別拿千年一遇來說事。也許老天聽到了流下考驗的眼淚,是吧?不明白的天意就覺得是考驗,強降雨,一連下了好幾週,第七廢土場又濕又爛徹底崩塌,也就是泥石流,鎮上一所學校首當其衝,國中或國小吧我記得,百餘人活埋,其中八十幾個是兒童。當時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思考兩個問題,是否親自勘災,以及什麼時間點勘災。菲利浦親王二話不說就衝去現場,但不是第一時間,而英女王本人大概一週後到現場致哀。話說 2020 年王冠第四季由鐵娘子與黛妃揭開大幕,所以算算時間應該是第三季有這段情節,有興趣不妨看看。

做不做,什麼時候做,算盤上的珠子噠噠響,不僅營利企業在算,政治人物也在算,千算萬算就是不能算了,然而,與天災開桌對賭,小輸為贏,只怪我們人類低估在先。

圓形

72 小時救災過程中,有一個小空檔災情相對穩定,廠長與主任在廁所裡補充尼古丁,可以想像鋼鐵男子也需要一根菸的時間喘口氣,然後打起精神繼續奮戰,不過,有一句對白使得他們倆突然覺得好累,「發生這種事,我們究竟哪裡做錯了。」

說到廁所裡抽菸,八年級生或中年阿伯都是知道的,男孩想當男人,男人想回到男孩,並不容易,只覺得怎麼會這樣,就像那句話「我們究竟哪裡做錯了」。我沒有加問號,你知道的,那句話從來不是問句,覺得很難,南風拆了還是難,並不是因為事情複雜或機會渺茫,而是承擔後果;疲倦,孤獨,有點吸不到空氣,碰巧電影裡的例子是天災,所謂不可抗力之情事,害怕也是很正常的。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招不太適合天災,我相信逃避只能用來聊天,感受相同的溫度,人緣變好,甚至免費吃到一餐,而自己心裡明白,想逃恐怕也無處可逃,於是又浮現一次怎麼會這樣。

他們說盡力了就不必想太多,這種雞湯還是留給需要的人喝吧,繼續抽菸,我寧願選擇慢性自殺,如果慢性慢到非常之緩慢,燃燒自己也算留住了一些時間。還有,他們說是時候開始認真建立非核家園,come on, man. 我們不是在講同一個時候,我記得之前韓國片有一句對白很到位,「眼前這個東西不會自己燒光就沒事了」。救災的那個空檔的那間廁所的那一根菸的那一刻,只有自己面對自己,堅強的有機體啊,你的名字叫無助。

請別誤會,我在這部片看見的文戲並不代表負能量,那種感觸類似懦弱的人不會自殺,認真的人才會感到無助。我知道認真長什麼樣子,執著的,頑固的,死磕的,但是我想看清楚這裡的認真長什麼樣子。

福島第一核電廠大約七零年代開始運行,電影裡技術主任的父親因此轉調福島新廠工作,類似第一代員工,這是好事,先不說爸爸帶兒子到空曠的地方,然後指向遠方,那種東西太老套,至少爸爸以後可以常回家吃飯,有安身立命的感覺,換句話說,主任他們家兩代都是核電人,而且兩代人親眼見證天災引發核災,堅守崗位救災,或許包含執著、頑固、死磕,但我腦補的是他們與家鄉的情感很深,兩輩子綁定,他們的認真來自信念。信念產生的力量超越專業,凌駕一切之上,我在很多災難電影或真實事件看到相同的背影,永遠不會嫌它老套。人生在世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他們用自己的信念守護家園,如果這不值得尊敬,還有什麼值得尊敬?

當我們很想做好一件事,特別容易感到無助,尤其像天災這樣天大的事,確實會覺得自己究竟哪裡做錯了,開始懷疑人生。如果有幸生還,不敢說必有後福,我相信他們會覺得自己跟以前不太一樣,想把感觸傳遞下去,在櫻花綻放的季節裡復甦。(2020-10-30)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