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五顏六色七彩可能沒有那麼鮮豔飽滿 – 我夢見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vol.289, s7ep38)

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劇情片,描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某個夏天,有一個小女生和她的媽媽住在奇幻城堡裡,薰衣草的顏色,看起來完全不像汽車旅館,附近的商店也有奇幻造型,因為只要多走幾步路就會到迪士尼樂園。小女生每天和她的同伴到處玩耍,惡作劇,搞破壞,被大人發現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就說不知道,大人自然會去處理。不過有些事情她真的不知道,卻很想知道,為什麼每次到了月底就要和媽媽搬出去住一天再回來,為什麼媽媽把音樂開很大聲然後叫她在浴缸裡玩水玩久一點,為什麼會有一群穿得很像上班族的人跑來問問題?也許夏天過了小女生就要真的離開城堡,也許那座城堡永遠在她心裡…

‘the Florida Project’ (2017),A24 發行,Sean Baker 導演並且參與編劇,Brooklynn Prince, Bria Vinaite, Willem Dafoe 主演。故事主要在講六歲的女生看見什麼樣的世界,只有 Dafoe 是電影明星,其他人幾乎都是第一次演電影。這部片在美國佛州奧蘭多實地拍攝,導演的場面調度非常優秀,攝影師也有極好的技巧,氛圍自然真實,是一部看了會聯想自己小時候的電影。

the Florida Project/歡迎光臨奇幻城堡/歡迎光臨夢幻樂園/佛罗里达乐园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一角兩角三角形 五顏六色七彩虹

為什麼我要翻箱倒櫃,擦掉灰塵,描述一部 2017 年的舊片?四年前,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都好,有時候只是因為「想到」,想到事情還沒做完,想到背影已經走遠,就想到了還能怎麼辦呢?我會抓空氣。

分隔線

和以前一樣先來破題,the Florida Project 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一項大型工程開發案,當時選定地點為佛羅里達州,準備在那裡蓋遊樂園,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迪斯耐樂園,正名之後的迪士尼樂園。那麼電影取這個名字有什麼深層意涵,代表從無到有?一步之遙?童年回憶?我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有自己的感受。

這部片有一段幕後花絮很特別,只有 Willem Dafoe 是電影明星,其他人幾乎都是第一次演電影,尤其母女倆遇到的鄰居,據說他們本來就在當地生活,碰巧遇到大叔導演跑來拍電影,那就順便打工一下。現在回過頭來看,Brooklynn Prince 從這部片開始星運亨通,2021 年開始算,往後好幾年還會看到她出現在很多好萊塢電影裡,坐穩一線童星。

說到電影的演員陣容,有時大卡司星光熠熠,有時清一色素人甲乙,可是像 ‘the Florida Project’ 的例子只有一位明星,其他人初試啼聲,我個人覺得這個組合蠻有意思…

想像一下爵士樂隊,弦樂、管樂、節奏,還有人聲。表演的時候需要有人負責「保持穩定」,讓其他夥伴知道自己是否太急或太慢。保持穩定通常交給節奏,也就是貝斯手或鼓手,他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不是主角,最重要的是保持節奏穩定。對我來說這部片就像爵士小樂隊,演員陣容裡唯一的電影明星 Willem Dafoe,儘管這次用不到他的莎劇經驗,沒有韻律對白,也不用遠望吶喊,但是他深厚的表演經驗在這裡可以保持整部片的步調穩定,如果你看過這部片,Dafoe 演旅館經理,對吧?他確實不是主角,可是只要劇情開始不穩,事情有點走鐘,這位經理就會出現,讓整個節奏穩定下來。

再來,為什麼這部片需要有人保持穩定,難道劇情很容易失控?散焦?飄掉?坦白說還真的是這樣,依我個人觀察,導演 Sean Baker 不太想敘事,比較想抒情,職業演員或黑貓或白貓都可以,只要能夠替他傳達那份情感就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前面聊到他的場面調度 (Mise-en-scène) 非常優秀,俗稱執導功力,聽到場面調度這個詞總覺得場面浩大才有所謂的調度,布景,燈光,造型,指揮千軍萬馬之類的,說白了就是溝通協調,大到無雙亂舞千人斬,小到一人分飾兩角,通通需要導演協調,Baker 確實有他的小魔法。

延續爵士小樂隊的概念,你知道的,小樂隊不會有人穿燕尾服的在前面拿指揮棒,這裡需要默契,導演在這裡應該沒有下達命令,其實他想抒發的情感也很難命令演員照辦,但也不至於放牛吃草,所以我猜他的協調方法是「四分音符」,有點特別吧?且聽我繼續瞎掰…

小女生,單親媽,旅館經理,以及大大小小的臨時演員,每個工作夥伴心裡都有要同樣的四分音符為基準,然後每個人開始演奏,小女生的早熟,單親媽的社會邊緣感,旅館經理那種能幫一個是一個的善心,因為他們心裡的四分音符是一致的,我們看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各彈各調,專業與非專業的表現也不會落差太大。

既然如此,這個故事裡的「四分音符」究竟代表什麼東西?我不知道,只是我有感受到一個東西,我盡量描述。

‘the Florida Project’ 有沒有反映美國社會現象,甚至社會問題?我不覺得有,但我也不能說沒有,表示這方面超出我的頻譜範圍,相對的,我感受到童年,童年的本質和情環在這裡很濃厚。

導演 Sean Baker 是美國人,比我大 9 歲,他記憶中的童年肯定跟我的不一樣,可是很神奇,他的電影讓我不斷想起自己的童年,因為氛圍喚醒我的童年回憶,換句話說,前面聊到的「四分音符」就是這個意思,想像一下導演怎樣和演員們協調,在這個故事裡妳演單親媽,揣摩人物時請回想妳小時候看過的單親媽,可能找工作很辛苦,說謊是為了保護小孩之類的,同樣的,在這部片裡你演旅館經理,請回想你小時候遇過那種很有責任感的大人。還有那位飾演主角的小女生不用擔心,表現自己就可以了。再換句話說,童年是小時候沒錯,但童年裡不會只有小朋友,還有大人扮演他們的角色。這些感受確實很抽象,也很我個人腦補,可是我還看到具體的畫面,例如一米高的視角,電影裡的大人盡量蹲下來和小朋友講話,我才會覺得這部片在講六歲小女生看見什麼樣的世界,也因此不斷想起自己的童年。

具體的,那種勾起回憶的畫面真的很多,吃霜淇淋吃到融化掉地上,喝飲料邊喝邊漱口,對電扇鬼叫,有感覺嗎?但還沒完,躲在大人的辦公桌下,那個誰來找我不要說我在這裡。兩三個要好的同伴一起大冒險,其實只是在家裡附近玩耍,看到罐子踢一腳,看到停在路邊的車子弄一下。這些行為當然會因為城市或鄉村長大而有所不同,可是背後的心情是一樣的,就是想跟要好的同伴一起玩,到處玩,說乖也沒有很乖,說不乖也沒有很不乖,然後闖禍了肯定會裝乖。說到這裡,可能你也有想起一些回憶?

小時候記得的東西一輩子不忘,很多人當然希望那些不忘代表課本裡的東西,但沒有,那些不忘大都是生活裡的東西,比方說電影裡的孩子們看到阿姨在游泳池半裸日光浴,Bobby, booby! 大咪咪來了,經理叔叔要趕人了。還有,那位小女生記得那天媽媽讓她想吃什麼就點什麼,滿桌的食物像小山一樣多到吃不完,而且她一定記得那天媽媽和阿姨很嚴肅的講話。我的意思是童年裡有很多事同時發生,大人選擇迴避也好,當面也好,小時候的自己遇到了就會有印象,甚至回想起來畫面解析度還算有到480p,但這個故事沒有急著跳到4K高清,告訴我們「有些事長大之後會明白」,這裡主要在講六歲女生看見什麼樣的世界,我感受到一種濾鏡;童年確實有五顏六色七彩,只是沒那麼鮮豔飽滿,在懵懵懂懂的氛圍裡長大。

到這裡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只是聽起來好像很有一回事,我繼續自圓其說。

故事結局非常好,因為我一直在想編導開了這種抒情的頭,該怎麼收尾,也許六歲女生看見的世界不需要收尾?我不知道,不過我有看到一種收尾的感覺,而且是正面的、開心的。

那些年突然遇到一陣強風,大人被吹斷幾根樹枝,但是小朋友會被連根拔起,會急會哭,不知道該怎麼辦。這部片的小女孩準備由社會局安排新生活,逃跑了,不想過被安排的人生,即便六歲也是有感的,只是很難用言語表達。她跑去告訴同伴,從來沒有這種感覺,說著說著視線變得模糊,後來怎樣我相信你在電影裡都看到了。

原生家庭不見了,至少和以前不一樣了,開始尋找城堡,是夢幻的,而且要有歸屬感。跟隨某個認識的人,可以相信的人,還不懂什麼是相信也沒關係,我有同伴,如果同伴用功讀書,教室是城堡,如果同伴熱愛運動,操場是城堡,如果同伴已經開始打工,社會是城堡。電影裡的小女生跟著她的同伴跑去迪士尼樂園,那就是她們的城堡,也許遠方的幸福依然很遠,但身邊的同伴是真實的。(2021-06-21)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