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劇情片,時間回到十七世紀,義大利托斯卡尼郊區有一戶人家,就像其他平凡人家一樣把女兒送去修道院,因為在那個年代嫁女兒嫁給修道院是比較划算的,不過那戶人家的小女兒特別虔誠,她叫貝納黛,志願成為修女,於是一家大小開開心心送女兒上修道院。過了十八年,貝納黛依然虔誠,而且她的祈禱似乎得到回應,福音,聖痕,醒世宣教,見證各種神蹟,院裡上上下下擁護貝納黛,老院長從善如流,但內心不服,總覺得眾人太天真,案情不單純,因為院裡另一位少女,身心靈淘氣可愛,與貝納黛萌生情愫,她們倆的超友誼之愛,或者說褻瀆神之舉,老院長暗中監視一段時間了,自認為掌握證據便連夜趕往翡冷翠告狀,然而,大城市正值清算時刻,黑死病堆屍成山,聖座使本該自主健康管理,聽到小小修道院居然傳出女女戀,簡直比瘟疫更可怕,親自率領大隊人馬進攻修道院。山雨欲來,那是神聖裁決還是瘟疫傳染?貝納黛當然會怕,但她相信神自有安排…

‘Benedetta’ (2021),限制級,法語發音,Pathé 出品,Paul Verhoeven 導演,Virginie Efira, Charlotte Rampling, Daphné Patakia 主演。故事來自 Judith C. Brown 的史學專書,有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同性戀修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電影嚴守這個觀點,聚焦敘事,沒有主張或批判。裸露與性愛場景非常多,血腥畫面一點點,是一部藝術感較強的劇情片。

Benedetta/聖慾/圣母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人生來去一場戲 不沾粉墨有幾人

全裸入鏡,三點全露,Verhoeven 的激情電影會給人這樣的第一印象,人不會只有一種印象,對吧?我看到古典女神 Charlotte Rampling 非母語演出,厲害,有在法國生活過和背台詞確實不一樣。據說老院長這個角色考慮過 Isabelle Huppert,可以想像那也會是很妙的化學變化。

我在這部片看見的東西有點難形容,類似神話,你知道嗎?有時候神話不必來自北歐或希臘,但凡時空是遙遠的,衣服是多餘的,也會有神話的感覺。而我現在坐下來整理心得,盡量讓自己別那麼亢奮,這部片在講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同性戀修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拍成電影就像實境秀,花了 19,000,000 歐元拍的實境秀,並沒有主張批判之類的該或不該,例如主張推翻舊制度,批判宗教時代的同性戀太放肆或太悲催,那些都是「北西北」,都是虛幻的方向,片子聚焦還原,回看當時的日常。所以,我決定透過四位人物分享我感受到的東西。

小淘氣

故事裡年輕的見習修女 (Daphné Patakia),修道院長寢室變成西雅圖某總裁的密室,認真調教,聖母像土炮改制假陽具,這不是紅點設計首獎,這是巴托洛梅的純真。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更多細節,巴小姐有一雙特別的手,伸到滾水裡撈紡錘,還會伸到比滾水更危險的地方…,朋友啊!那是我們有過的純真,有過是指過去的,也可以是超越時空的,只要你願意閉上眼睛,跟一個身上還有,或者說身上只有純真的人在一起,那是每天早上吃B群會有的活力嗎?不對,那是重新復活,並且見識到自己真正的一面,在十七世紀不能搬上檯面,在她身邊才會自然流露那一面。

親密接觸純真,這是很有意思的感受點,的確,不是思考點,純粹感受吧;宗教戒律,社會觀感,大環境,我很熟悉的氛圍禁錮自己真實的一面,這種時候我該怎麼辦,選擇求真,還是求和?

聖座使

翡冷翠大駕親征的那位聖座使 (Lambert Wilson),我相信有在看歐洲電影的朋友看到 Wilson 會有劇透的感覺,「他可能是壞人」,其實他演過戴高樂將軍…(咦?),不過說真的,男人有點年紀就會有點反派的感覺,非常獨特的…現象;自認為理智,相信經驗法則,無論哪一種光怪陸離,事情就該有所謂的規矩。很巧,同期間我還看了’最後的決鬥’,描述更具體,我會在那部片的心得繼續聊這種「反派感」。

回到這部片,男性人物有反派感,政治戲特別適合傳達這種感覺,政通人和之靈丹妙藥,確保大家心服口服,其實不用藥師資格也能開藥方;先私下瞭解,再公開聽證。

我記得兩個例子,類似普通錠與加強錠,還記得那段戲?修道院神父與老院長的女兒在告解室,神父一聽不妙,假告解真告狀,是來挖洞給我跳的?於是神父不斷暗示,「確定要指控慈母?」「確定親眼看到?」像這樣私下瞭解的過程中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標準作業程序第一步,對吧?化解不了怎麼辦,類似我只是個小廟公,這種大事還是交給媽祖婆決定比較好。神明固然親民,有些瑣事可以先開調解庭討論一下,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修道院集合開會,說出來給大家聽,老院長女兒壓力山大,羞愧羞到自我鞭刑。所以,這個例子代表他們習慣這樣開藥方,是普通錠。

老院長吃比較久,不是所謂的八字還沒一撇,而是八字已經寫到九,九成把握才敢行動,直接跑去翡冷翠請那尊大的。聖座使的處理方式與神父基本上一樣,先私下瞭解再公開聽證,但這個例子是加強錠;聖座使私下瞭解的過程中已有定見,小修女在那邊假鬼假怪,球不是這樣踢的,政治不是這樣玩的,看本座如何破她的局!如果你看過這部片,我相信你有印象,聖膏踢爆假死,其實我不知道那是什麼膏,總覺得類似福馬林的東西有很強的刺激性,塗在妳眼睛上看妳還能裝多久,it’s science, b*tch! 還有開庭審判,代表很公正?也許走一個公開程序而已,重點是先逼死巴托洛梅,只要問出小木頭在什麼地方,貝納黛也就不用去其他地方,直送火刑台。同樣的藥方,添加預設立場就變成加強錠。

很壞?欺負人?甚至邪惡?我不會這樣想。回看四百年前的聖座使,四百年並沒有想像中的久遠,因為彼一時有人,此一時也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聖座使與貝納黛非常相似,該怎麼說呢?世上沒那麼多神可以崇拜或褻瀆,只有滿滿的人,想崇拜或想褻瀆。當我用心看,千年萬年過去了,世界好像一步步走向開放多元,生意盎然。那是什麼「生意」?我回到用眼睛看,但凡生意有關群眾,便不存在開放多元,類似昨天吃的鮮蝦泡麵,那只是鮮蝦風味而已。

老院長

電影裡修道院的原掌門 (Charlotte Rampling),在我眼裡她是過來人,她說了一句話很有代表性,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神蹟顯靈分分鐘發生,就像小蘑菇到處生長,不可思議的事情本身其實也沒那麼不可思議,觸發眾人有什麼反應,那才叫不可思議,甚至是麻煩與困擾。叮咚!有過來人的口氣,對吧?

老院長這個人物登場時間有限,在我心裡,她的象徵意義無限。先從最吊胃口的那一幕開始說起,老院長身染瘧疾,油盡燈枯,女主角貝納黛在她耳邊低語,到底說了什麼?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看片的樂趣,而我個人覺得,與其把耳朵湊上去聽,不如退一步看整個畫面,貝納黛的行為是出櫃。

極強的指控要有極強的證據,且聽我為什麼會這樣看…

我本來沒有特別注意老院長,只覺得她心態不平衡,活了大半輩子居然遇到貝納黛,託夢,附體,聖痕,且眾人心服口服,那種感覺很不是滋味。霸特!如果你看過這部片,還記得老院長的女兒跳樓那一幕,做媽媽的急忙衝上天台,白髮人送黑髮人,老院長慘叫,一叫驚醒夢中人,但我沒看到睡著,那一叫真的把我叫醒了,表面上那是比較古典的表演方式,你知道的,「啊!你割開的是我肉做的心吶。」抑揚頓挫起伏大,很演戲的演戲。深層來說,慘叫讓我開始懷疑老院長…一輩子未曾出櫃。

人生旅途,這位過來人在每個路口都選擇壓抑,後悔是多餘的行李,頭也不回的繼續前進。有機會袒護自己女兒,她依然選擇壓抑,結果女兒像羽毛一樣飄落,不可承受之輕,老院長慘叫,自己做人做成什麼人?選擇選了什麼鬼?相信我,那種感覺很痛,但不會就這樣開始出櫃,沒這麼簡單,老院長跑去翡冷翠告狀,如果她在馬車上自言自語,「莫莫兒」,我想像的對白是這樣的,「貝納黛,別那麼過分,別那麼一副只有妳最虔誠,只有妳年輕過,只有妳懂愛。」那是愛恨交織,並非致人於死。這些細節令我「覺得」老院長臨終聽到的是貝納黛出櫃,於是刑場上裡應外合,翻轉結局,像極了革命。不過注意哦,老院長並不是幫助貝納黛,而是把握生命中最後一次選擇機會…忠於她自己。是我胡思亂想吧,至少我相信這些都是真的。

貝納黛

故事女主角,歷史上確有其人。雖然上一段聊了很多老院長,也許有幾句話說到你心坎裡?現在要聊貝納黛,我有點緊張。

前面聊到紐約客雜誌專訪這部片的導演 Paul Verhoeven,有一段是這樣說的,「我們在片子裡看到十架上的耶穌沒有任何生殖器。這是來自赫德嘉·馮·賓根 (Hildegard von Bingen) 的著作,十二世紀德國某一女修道院院長,她會寫作、畫畫、譜曲。片中修女在教堂唱的歌大部分來自賓根的音樂。她有一幅畫描繪十架上的耶穌,沒有生殖器,就好像賓根不知道那個部位該有什麼,所以我拍 ‘聖慾’ 引用了這個畫面。」

相信!朋友啊,這就是相信。認識相信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太習慣判斷,換句話說,如果我一直判斷愛情,到最後我還能相信什麼?

不小心又把車開進愛情森林裡,回到貝納黛,無論活在第幾世紀,追求幸福是不會改變的。我在我住的宿舍裡選擇赤裸,下場可能被約談、被輔導、被送回家。貝納黛在她住的宿舍裡做一樣的事,下場就是送去燒死。所以放棄幸福嗎,不再相信嗎?

貝納黛相信神,也相信同性戀應該可以活在十七世紀。眾人怎麼看?大膽!居然忤逆神的旨意,直接燒死。那麼換個說法,假設我相信婚姻,也相信婚姻裡應該要有開放關係,眾人怎麼看,所謂的廿一世紀社會觀感怎麼看,直接燒死嗎?不會的,自己家有一堆事,沒空忙別人的家務事,他沒有到處鼓吹就沒事,他的開放不要開放到我的配偶就沒事,大概也許可能應該就是這麼回事。換句話說,社會觀感有決定性的影響,追求幸福要先過那一關。十七世紀神權社會,你有宗教裁決,我沒說我不信,貝納黛這樣想辦法,一個非常單純的邏輯;大家相信神,神託付我,大家有可能會接納我。單純外掛幾分浪漫對吧?

貝納黛假鬼假怪,妖言惑眾之類的很會演,我倒覺得過獎了,人生來去一場戲,不沾粉墨有幾人?這只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同性戀修女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我覺得貝納黛很勇敢,她來過,她愛過,她活過,她是最好的。(2021-12-04)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