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韓國劇情片,描述寡婦帶著小兒子回鄉,是她的亡夫的家鄉,開店做點生意開始人生下半場。當地車行老闆幫忙招攬生意,他的親切與熱心持續高頻率輸出,也許時間不夠久,也許緣分不到位,寡婦依然住在哀傷的小房子裡,卻在這個時候遭逢重大打擊,連哀傷小屋也垮了,寡婦什麼都沒了,在天主的家尋求精神支柱,福音的力量,還有跟街坊鄰居互動,寡婦慢慢的,慢慢的,她以為她站起來了,其實她還在等一個坦然接受…

‘밀양’ (2007), (2007) CJ Entertainment 出品,李滄東導演,並且參與編劇工作,全道嬿、宋康昊主演,全道嬿以本片在 2007 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故事在講一個女人活得載浮載沈,有人認為故事有政治影射,我不反對,但我個人覺得故事在講生活信念,是一部有品味的電影。

밀양/密陽/Secret Sunshine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深知身在情常在 留住流光流水聲

這次是個不錯的機會,剛好來到某種人間交叉點,其實我一直想寫李滄東的電影,能拍作者電影的人是不簡單的,我有考慮過 ‘燃燒烈愛’ 而這麼多年來還是比較喜歡密陽這個名字,隱密的陽光我想是吧,有時候活到後來你不再那麼需要,但會期待能有那麼一點點陽光。後來是指多後來呢?我也不知道,至少不是 18 歲。

以前流傳一個小幽默,在 me, myself and I 之間流傳,是啦,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小幽默,以前全道嬿叫全度妍,我心裡都叫她全素顏,因為她真的有演過幾部片幾乎從頭到尾素顏,’密陽’ 就是例子,直接聯想到人物和故事貼近現實生活。我第一次看 ‘密陽’ 的時候我 27 歲,只覺得他們的現實和我的現實之間有 13 米厚的次元壁。順便寫一下我 27 歲看這部片的心得,不會離題因為兩句話就寫完了,女主角好傷心,男主角好虐心,大概也許可能應該就這麼回事。現在的我看 ‘密陽’ 比較能掰出更多心得,某種程度上是變老的好處,加個之一好了。

這是女生做主角的故事,她的起起伏伏帶給我很多感觸,不過現在來看我對男主角也是有感觸的。

男主角車行老闆是個生活工具人,八面玲瓏男,人物設定大概 40 歲左右,單身漢住車行辦公室,自從遇見女主角他的親切與熱心持續高頻率輸出,身邊有個這樣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而女主角有她自己的困難,始終存在一段有緣無份的距離。

這位車行老闆絕對要聊一下,我 27 歲看他覺得他很可笑,我現在看他覺得我很可笑。這該怎麼說呢?以前的我會覺得無事殷勤必有妖,你知道,我知道,女主角當然也知道,於是女主角選擇有必要才聯繫。開啟 YouTube or bilibili 滿滿的技巧套路和解析,女生不喜歡你的三個暗示,女生有事才找你已經顯示,車行老闆那樣追求女主角一定會失敗。但你也是知道的,我不會永遠 27 歲。

流光暗偷換,看山不是山,現在的我和車行老闆的相同視角,那叫追求嗎?你敢說,我不敢信,那是愛情嗎?我倒覺得那是意義,擺渡人生總該有點意義,無論自己想不想變化,身心靈已經有了變化,老花眼告訴我這世界不必看得太清晰,偶爾看錯一兩個字也沒什麼關係,很可以把「有事才找我」看成「有事會找我」。還有親切與熱心持續高頻率輸出,其實不像年輕時的高頻率令人油膩,自己比誰都清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想給驚喜卻驚嚇,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妖精打架,你有看這部片的話,那一幕女主角生無可戀的解扣,車行老闆當場拒絕。旅行到了這一站,在乎的是心,現在的我看著像車行老闆這樣的男人,類似看懂他傻笑裡的故事,我想我會這樣說,假如對方懂,所有的無事殷勤變得有意義,假如對方不懂,至少也傳達了自己的心意。你看女主角的弟弟勸退車行老闆,「你不是我姊的菜」,我們都是觀眾,用上帝視角來看片尾女主角還是坐在車行老闆的車上,還是讓他捧著鏡子剪髮,我覺得車行老闆做得很好,就是做他的年紀會做的,無事獻殷勤,無緣又有什麼關係。

分隔線

我是男生,沒結過婚,沒有小孩,失去的感覺也不是沒有過,體感上懂得什麼叫未亡人,意思是我和女主角交集不多,可是我知道什麼是絕望。那不是女主角的兒子被撕票,也不是所有存款打水漂,絕望是她以為很有希望的那一刻其實根本沒有。這跟牌桌上的心得是一樣的,什麼時候我會輸到脫褲?不是一手爛牌,而是我自以為手上的牌是整桌最強的。

我在想女主角回到她亡夫的家鄉,還有她跟街坊鄰居互動,我怎麼看都覺得那只是在跑流程,人生和工作一樣有離職或到職的流程要跑,不是嗎?主要是她心裡還無法斷捨離,「憑什麼放我一個人!憑什麼一走了之!」那種黑色蒼蠅在頭上在耳邊真的很亂也很煩,所以她最後剪髮之前,我一直不覺得她有什麼正式的新生活。

探監也是很好的例子,在劇情裡女主角去探望凶手,該怎麼說呢?我先大膽假設,假如女主角真正解脫,我認為她不會去探監,她會過她自己的後·悲劇人生。那麼劇情裡女主角去探監了,與凶手面對面,是宗教信仰讓這個面對面提早發生,沒有不敬,我覺得女主角心中並沒有形成信仰,宗教只是個催化。我們隨時都可以科學一點,對吧?催化是加速反應但不參與反應;宗教信仰只是加速了女主角從哀傷中解脫,以為自己可以原諒凶手犯的罪。沒有宗教的話女主角可能五年八年之類的還是會去見凶手一面,意思是我沒有被你打敗。我是這樣看的,在沒有真正解脫的時候,或遲或早一定會想找心痛來源表態,甚至以為表態就是療傷時最完美的句點。換句話說,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催化與加速,結果都是一樣的。擁有宗教信仰如同劇情裡女主角說主讓她懂得原諒,凶手說主也原諒了他的罪,女主角絕望昏倒。而我想像的版本;女主角花了五年時間覺得自己整理好了,告訴凶手時間以來她走出悲傷懂得原諒,凶手也可以說他在時間裡贖罪了,女主角一樣絕望昏倒。你有感覺到嗎?只要那樣見面早晚都會陷入絕望。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女主角真正解脫就不會去找凶手表態,你知道的,情感的東西都是一樣的,真正的放下是不在乎,是困難的,是長時間也未必能保證的。所以我看到女主角人間絕望,類似九十度角昏倒仆街,心很痛。

分隔線

回去吧,就回去吧,回到一個小地方名叫密陽,開始全新的生活在隱密的陽光下,不必那麼多,只要一點點,如果無法剪斷過去…,你還可以剪髮。(2023-08-04)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