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影

這是一部科幻片,有個捷克人獨自執行太空任務,不忙的時候在那邊思考人生的意義,覺得自己活得很無助。太空船內出現一隻外星生物,六眼八腳的,想幫助太空人繼續活下去。

‘Spaceman’ (2024) Netflix 製播,Johan Renck 導演,Adam Sandler, Carey Mulligan 主演,Paul Dano 外星生物配音。電影故事來自 Jaroslav Kalfar 的小說 Spaceman of Bohemia(波西米亞太空人),抒情,感性,穿著科幻衝鋒衣的文藝片。

Spaceman/太空孤航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有個朋友叫時間 陪你跟自己和解

那些電影在講太空任務,如果是科幻動作,海報上有一群人,如果是科幻文藝,海報上只有一個人…。

‘Spaceman’ 這故事說得很老實,像公車班次表,或早上七點的一顆B群,週三晚上的一杯啤酒,他們說故事說得很規律,很保守,在不吃不碰不放槍的北風北局安全下莊,我這麼說並不是句點,電影讓我聯想到別的,劇情之外的東西值得寫下來。

不過我想先分享一些花絮,‘Spaceman’,小說改編的電影,原著裡有俄羅斯太空船,電影版改成南韓。再來,原著裡他們夫妻倆是放手的,男主角決定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如果你有看過這部片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電影版則是模糊化,也可以說開放的結局,男主角與妻子彼此體會,珍重,和解,是種啞光處理,在電影和小說之間找到平衡點。

分隔線

電影故事來自 Jaroslav Kalfar 的小說 Spaceman of Bohemia(波西米亞太空人)。話說捷克太空人,大都在好萊塢科幻片裡的某個聯合太空站,率先宇宙蒸發,或被異形幼蟲貼臉之類的,而這裡捷克太空人是主角,確實少見,類似搬了三次家然後搭電梯遇到前任那樣的少見,但發生了,像這種非常事件不能平常看待,我不會看那些看得見的,而是要感受看不見的- 孤獨。

我有很多篇心得在講孤獨,很有興趣,要說太空的例子,‘Spaceman’ 這部片和 ‘Ad Astra’ (2019) 在講的東西很相似,不妨逛逛我以前寫的「無論如何也要抵達海王星 – 我夢見星際救援 (vol.169, s5ep43)」

那些電影在講太空任務,如果是科幻動作,海報上有一群人,如果是科幻文藝,海報上只有一個人,甚至沒人。每次看到太空片在講孤獨的,我覺得那個太空不是科學的太空,而是心境的空,類似睡覺睡很久還是累,我在那種狀態時,思緒是滿的,同時也是空的,我形容一下那種感覺,想像你的聽力非常好,遠近,大小,高低,甚至打破時空,昨天的和明天的聲音你都聽得到,當你可以聽到所有聲音,等於聽不到任何聲音。換句話說,記憶太清晰,我不想那樣,卻又控制不了,會變得思緒是滿同時也是空的,在別人眼裡,我很像在逃避現實。

Hanuš(哈奴斯)那隻六眼八腳的外星生物,我聯想到千手千眼,比較宗教形態的,因為這樣聯想,哈奴斯可以是實體,也可以是虛物,因為心境正值孤獨,雙魚的靜思冥想也好,水瓶的抽離解構也好,那孤獨心境是自我探索,自己觀察自己,就像有兩種或多種人格在「對話」。

為什麼我要把對話加上引號?這是孤獨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不跟人說話或來往,是孤獨…嗎?這還得看有沒有接觸外界,假如不想跟任何人逛街,只想獨自逛街,我認為那是有關社交,無關孤獨。進一步說,不跟人說話或來往,真正封閉起來,這是孤獨,然後,自己和自己對話,那我認為這孤獨是靜心沈澱反思,是有幫助的,我會說孤獨時對話是一種自愛的行為。

反過來,自己和自己沒對話,這樣的孤獨則是有毒的。我想像 ‘Spaceman’ 這部片的哈奴斯,如果那隻六眼八腳的生物從未出現,沒有另一個聲音與男主角形成對話,只有他自己在那邊回憶擱淺,整艘太空船應該會永遠迷航吧我想。

很抽象嗎?這片讓我聯想到的東西就是那麼抽象,我不是故意的,因為還有一個心得也很抽象。

哈奴斯代表一種朋友,真誠的,有耐心的,可欲不可求的朋友,因為故事裡有遇見友情的感覺,倒不是說星際奇遇記,交了一個外星閨密之類的,我感受到的是跟自己和解,跟時間做朋友,在這份超現實的、非常意識流的友情裡,太空不再冰冷,心路朝向救贖,我希望我能跟男主角一樣恍然大悟,每次孤獨來的時候,懂得真正的覺悟未必是補救遺憾,比較多的是坦然,那麼孤獨也就有了意義。(2024-03-10)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