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Death season 2,死亡醫生第二季
廣告

成敗終局皆由心 善惡論斷不由己

連續劇

這是一套懸疑電視劇,第二季同樣在醫界,學術詐欺事件,保羅·馬基亞里尼 (Paolo Macchiarini) 專攻再生醫學,2010-2015 年間實施人造器官移植,使用酶催化外掛幹細胞做出來的生物合成氣管,造成六名患者血氧濃度偏低,術後併發症惡化而死亡。

‘Dr. Death’ (2023), Peacock 製播,第二季共八集,真實犯罪事件,Edgar Ramírez, Mandy Moore, Luke Kirby, Ashley Madekwe 主演,故事來自同名播客節目,該節目主講醫療事件,改編成連續劇,是一套老實說故事的劇。(第一季在這裡,插上蠟翅衝向太陽 – 我夢見死亡醫生

特別介紹:同一事件,各自表述,‘Bad Surgeon – love under the knife’無良醫生 愛裡藏刀),你可以在 Netflix 收看。

Dr. Death season 2/死亡醫生第二季
黃雨木,profile,2024

雨木觀後感

追完八集連續劇,我只花了兩個晚上,聽起來好像我在說這套劇很好看?我想說的是這個劇版分成兩部分,學術詐欺,愛情騙子,愛情的部分我一概十倍速忽略,八集縮減到四集,兩個晚上看完很正常。

為什麼忽略愛情,因為這裡的愛情戲就像大紙箱裡的防撞材,是百元熱炒的蔥薑蒜,充數的啦,很明顯這是我個人觀感,過激反應,儘管我還是刊登在網站上了…。不過說真的,這裡的愛情戲,我認為是一種咖啡拉花,沒有也能喝,那為什麼要有你也是知道的,一切會變得比較好看,對吧?所以我大口喝掉奶花,品嚐這杯咖啡的原味:學術詐欺事件,說穿了就是臨床活人試驗品。

我看了心情凝重,有跟幾個朋友簡單聊兩句,追完劇我的身心靈沈入深海兩萬里之類的,但那是在聊天,現在我浮上來,把感受到的說出來。不好的預感啊,這會非常沈重的心得。

雅思 (Yesim Cetir),20 多歲的土耳其女生,我不想重複一遍病情與劇情,如果你有追這套劇應該有印象我在說誰,術後併發症害她額外承受將近 200 次手術,是催淚,但沒催出我的淚,我自己也很訝異為什麼沒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特殊的哀傷,我應該好好來形容一下。

這種哀傷超越眼淚,類似一道咒語逐漸帶走我的體溫,越來越沒力氣,做不了任何反應,儘管如此,在我內心依然想陪伴雅思,給予希望,他們說那叫感同身受,卻沒想到做了更難受,發自同理心的行為越來越弱,好比說雪地裡遇見有人倒下,暖暖他的雙手,抱抱他的身子,但沒用,握不暖也捂不熱,所有你輸出的溫度散逸了,慢慢變成自己失溫了,也就是越同理越無力,我沒資格這樣說,但我相信這很接近雅思爸爸的心情,眼睜睜看著一條路不可逆轉,不得不繼續走,走到黑。

拍拍打打,替自己急救,趕快恢復知覺,我還有心得要寫。

我在想,世上最令我感到沈重的,不是前面聊的,20 多歲女生額外承受將近 200 次手術,也不是劇裡面另一位俄羅斯媽媽:五歲兒子親眼看到媽媽不斷咳嗽,未水解的縫線,半腐爛的氣管,咳到整片牆變成世界地圖。這些真人真事確實令我感傷,紅了眼,碎了心,一遍又一遍,但你知道嗎,老實說這些感傷我還是可以整理收拾,是過得去的,我繼續想世上最令我感到沈重的究竟是什麼。

今年 2024 年,理論上或統計上,我人生已經過了大半,末日的感覺,也不是沒有過,下眉頭,上心頭,反覆了幾遍,似乎都是新鮮感作祟,沒遇過嘛,慢慢告訴自己:崩潰也是可以習慣的。然而到現在還是有東西令我無法緩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我會說那是自我的感覺,沒直接說自我而加上「感覺」是因為那無關認知,我不會去說一個十二歲孩子自我,儘管我其中一個阿姨這樣說過我(苦笑),但重點是我說自我的感覺純粹就是「自己覺得」。每當我聽某個人說話,或感受某件事的本質,或追這套劇,認識到馬基亞里尼醫師的核心想法,在這些過程中,只要我感受到「這個人有強烈的自我感覺」,我的思緒就會變得很沈重。

呼叫心靈總部,我們有麻煩了。

想像一下,一個自我感覺極其高漲的人只需要抉擇一些…今天晚餐該吃飯或吃麵,那就吃他愛吃的,對吧?但偏偏擁有這般強大的主見,自我感覺非常澎湃,不會只選擇他自己想吃什麼餐點,而是全自動的擴散到其他人身上,例如馬基亞里尼醫師所相信的,it’s all about making a better world. 改善與優化的過程中有所犧牲也難免。這樣強勢的價值觀,盛氣凌人,到這裡我還不能說他錯,而是我對這事件感到沈重。因為自我感覺在自己內心裡無關對錯,牽涉與擴大到人際關係裡,社會文化裡,各種法律面前才會浮現對錯。沈重則是指裝睡的人叫不醒,他們會覺得「自我」在自己心裡,在人際關係裡,在山間或在水邊,通通一樣,只因觀念裡有那毛骨悚然的四個字- 出於好意。

是沈重的,越來越重,自我感覺是人生在世的一道難關,雙面的東西,不瞞你說,我一直很著迷這種雙面的東西,我應該說清楚。

‘Dr. Death’ 追完這套劇或了解這件事之後,應該會忍不住捏爆幾個橘子或杯子,乃至於髮指,一指別人,四指自己,諸如此類的檢討與反思。不過我的追劇心得比較奇怪,沒觸碰檢討反思那一塊,我在思考人生難關。

在這醫療事件裡,我看見的是「自我感覺高漲」,你知道的,自我感覺是個雙面的東西,蕭何的東西,成敗都是同樣的原因,你知道的,雙面的東西就是善游者溺,或者心思比別人細膩,也比別人容易懷疑,又或者槍可以打獵也可以殺人,我想舉例足夠了。自我感覺也是一樣的,要說命宮我也不反對,人格方面一輩子的功課,如果交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那叫自信令人稱羨,相反的,同樣的自信就變成霸道,剛愎自用。我在馬基亞里尼身上看見這些,深深感受到這套劇的心理驚悚。

我也曾是非常自我的人,是沒有像他那樣鬼畜執刀,草菅人命,但我追這套劇是真的嚇壞了:原來自我那麼可怕。我開始回想,過度自我是意識不到的,別人好說歹說也聽不進去的,不一定被毒打或挫敗就覺醒了,不知道哪天走在建國路上突然明白了,不穩定和不可預期,像一種生命力令我著迷,同時我也很害怕。(2024-03-19)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