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是一部劇情類,內含愛情以及一點點科幻色彩的電影。描述一位年輕女子回憶她人生的三個重要階段,分別是學院、農莊和後來。三段歲月裡,她與另一位女孩和男孩,三人結為朋友一起成長,看起來與尋常人相同,然而,並非如此,他們是一份計畫的附屬品,每一位學員成年之後必須強制執行器官捐贈,平均生命不到三十歲。他們出生就已經注定,成長歲月聽聞的也是注定,逐漸無所謂接受或抗拒這份注定,直到遇見愛情,遇見的東西越來越多,進而感嘆自己被安排的人生,太短暫。

‘Never Let Me Go’ 改編自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同名小說,Carey Mulligan, Andrew Garfield, Keira Knightley 主演。除了本片,同樣的故事也在 2016 年改編成日本電視劇 ‘わたしを離さないで’

故事描述的意識形態,我會說人在歲月裡一開始身上空空如也,漸漸認識自己,把自己裝進來,認識感情,把感情也裝進來,盛裝的東西越來越多,於是感受到靈魂的重量。這些思想層面透過電影情節,也就是三位主人翁的際遇,對我們訴說情感,換句話說,它是典型人文情懷的電影。

特別介紹:克利夫登碼頭 (Clevedon Pier),位在英格蘭西南方與威爾斯相望,屬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物,至今將近 200 年歷史,約 300 米狹長步道,海天一色盡收眼底,我們在 ‘Never Let Me Go’ 裡看到幾個室外景就是此地,堪稱英格蘭最美麗的碼頭。另外,本片情節很重要的一首華爾滋旋律的歌曲,和歌名與片名相同,Judy Bridgewater 演唱的 ‘Never Let Me Go’,情意綿綿值得品味。

‘Never Let Me Go’ 帶給我兩個深刻印象,一個與情節有關,是比較小而且具體的印象;另一個與思想有關,比較抽象。

女孩 男孩

劇中三位主角,凱西、茹絲、湯米,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凱西的個性內斂,茹絲則是外放,而湯米就是個男孩,和天底下所有的男孩一樣,在年紀相仿的女孩面前,湯米就是感知「遲鈍」的男孩。他們三人大部分的歲月是交集的,兩位女都喜歡那男孩,不過茹絲較早表態,茹絲和湯米以戀人關係存在了好一段時間,而凱西對湯米的那份情愫,也就默默的放在心中,不吵不鬧。後來,三人各自回到單身,茹絲把自己內心多年來的感受告訴凱西和湯米,那內容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我知道你們才是天生一對,你們之間有純粹的愛。我就是不想這樣,不想要你們有我沒有的東西。」雖然是年輕人物的戲,但我們看來,倒也熟悉?

那段戲有意思,尤其是聽完茹絲的真心話,凱西和湯米各自不同的反應很有意思,凱西是女孩,她有特殊的「雷達」,是男孩一輩子都不會有的。凱西知道那些真心話,也不服氣那些事實,但是,她不想讓自己顯得張牙舞爪,如今聽了當事人全盤托出,那像是某種印證,沒什麼好去數落對方,怎麼可以這樣,怎麼可以那樣,就是印證了自己的感覺,因此凱西聽完帶有些落寞、無奈,都和凱西的個性有關,換作別人,反應又有所不同。至於湯米,這段隱性三角關係的男主角,當時聽完茹絲的真心話,他一臉迷糊,一身就是個裝飾,他不知道女孩們在講什麼、想什麼,要說他真的不知道?我想,他是真的不知道。

以上這一段,在很多電影故事裡似曾相識,不過真正動人的,卻寥寥可數。女孩啊!我們知道很多東西,比起同年紀的男孩,我們近乎全知全能,也因為知道很多、感受得到很多東西,讓自己一直待在有很多選項可以選擇的情境裡,那是快樂的。不過,請別以為男孩的感知永遠跟不上我們,事實的確無法跟上,只是打從內心就覺得男孩永遠不會懂,那是會讓自己難受的。男孩啊!我們就是無知,比起同年紀的女孩,我們是無與倫比的愚蠢,但是,我們不會一直這樣的,就算歲月印證我們依然無知,甚至比起女孩,我們似乎什麼細節都感受不到,形同「無感」,我們依然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會一直這樣的。女孩和男孩若存在這兩份相信,我覺得歲月該帶來的歡笑淚水喜怒哀愁,樣樣都不會少,比例也不會改變,但是,看著滴滴點點拉長至歲月的河,這兩份相信是比較留得住的風景。

犧牲 成全

‘Never Let Me Go’ 「特殊的時空條件」,加上提到器官捐贈,讓我感受到思想層面,比起上一段,它是抽象的東西。

劇中學院培養一群「人」,這些人不知道自己哪裡來,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成長過程裡的重中之重,就是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如學院負責人所說 ‘keeping yourself well, keeping yourself health inside.’ 只因為他們成年之後都必須器官捐贈,那是他們被「製造」的原因,也是他們以為這輩子存在於世的唯一原因。

什麼人有權力經營這種機構?什麼人有權利接受這種醫療服務?是否違背人道?故事會帶來這些疑問,但如上述,我姑且說它是特殊的時空條件,很多時候,有內涵的事情會佈滿各式各樣的漂浮物,倫常或邏輯的東西暫且撥到一旁,我們嘗試讓思想浮出來。

想一想故事情節裡所用的詞 complete,當他們進行第三或第四次捐贈,他們的生命到終,一生也就「圓滿」。我們不是人造人,也不是某種試驗繁殖人,不像劇中人物那樣有朝一日必須器官捐贈,可是,我們之中也許存在某種程度以上的比例,一輩子同劇中人物,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精神上相近。犧牲哪個自己,自己很清楚,可能是性命、某種自由、某種情感,必須過度壓抑或是徹底犧牲,我們自己很清楚;成全哪個別人,別人不見得知道,可能是親生骨肉、某個值得這麼做的對象,也可能是一信念,不見得知道這份成全來自於我們。而這套路就是存在著、發生中、直到圓滿。我相信願意相信這點的人,甚至願意這麼做的人,一路上幾處徘迴,搞不清楚人生的方向,近似劇中K的自白,也許人就是不清楚自己的際遇,哪裡來,哪裡去,歲月讓我們覺得自己過得好像有所回憶,回憶卻又不是太清晰;未來好像知道該做什麼,但也不是很確定就那麼做。退一步說,也許是時間不夠去感覺那些美好,才會有所謂「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的味道。可以感受到這種感覺的人,已經名符其實的活著,它只是聽起來哀愁,究竟是不是真哀愁,倒也不一定。當有所頓悟,帶著它一起生活,那是動人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人生。(2016-10-19)


發表留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