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木散文第九篇
廣告

文言文讓我聯想古代、書面,複雜,古時候通用的寫法,行文正式,而且字詞可以省略、顛倒、變換詞性之複雜。我活在現代,本身也沒什麼國學底子,每次讀到文言文,哪怕是一兩句,足以傷透腦筋;寫的時候也不敢亂用,就怕會錯意,鬧笑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基於哪怕和就怕,實在夠擔心了,對於文言文便留存一個粗略的概念:單單幾個字就可以說出很多意思。

現代社會有一個說法,而且是白話文,卻讓我感到文言文的味道。這句話是:「事業線和時間一樣,擠一擠還是有的。」對我而言,包含了譬喻、暗示、物化,甚至社會觀感,短短一句話帶有如此多種涵義,好像自己某種程度上克服長久以來的障礙,讀得懂「文言文」了;這句話重心落在事業線,但是我認為值得玩味的是時間-時間真的是擠一擠就會有嗎?

我們因為工作、其他人、大事小事而忙碌於生活,許多既定行程,24小時有如一根蛋捲被切成很多段;落下許多蛋捲碎屑像是零碎的時間,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便是聚集這些蛋捲碎屑,讓人有吃到一口蛋捲的感覺;更高明的則是改變切法,讓蛋捲切成幾個大段,少一刀便少一次出現碎屑,讓時間區塊更完整,換句話說,有的人出門的辦事習慣,習慣依照交通路線排列,排列成串節省時間,也是減少零碎時間的發生,但是,都說事在人為,時間這回事,還得想想願不願意。

常常聽到沒時間,因為忙,因為忙,沒時間,環環相扣的說法,恐怕是當今社會,極少數因果關係重新打敗巨量資料的例子。真的沒有時間,還是不願意,當然,我們無法質問人家,講什麼都玩對質,日子也不用過了。倒是另一個說法:「忙到今天星期幾都不知道,忙到現在幾點了都不知道。」就像是沒有了時間,怎麼會這樣?

無論是自發性的責任感,或是受迫性的責任制,將事情忙到一個段落是一個常見的工作模式。忙到不知道幾點的時候,人們抬頭看鐘,還是伸手看錶,或是點一下手機?越來越多人習慣用手機看時間,萬一出門在外,手機沒電、沒帶,非但斷了聯繫,時間也沒了,聽起來令人不安。

現代社會讓人容易不安,沒有手機連帶沒有了時間,但是,也因為處在現代社會,我們可曾發現到處都是時間?

時間出現在車站內、商店街、消費的單據上,它不是擠一擠,而是找一找還是有的。
那天,阿丙非常急迫的需要知道當下幾點鐘,他不好意思問人,選擇走進對街的超商,買了一罐可樂,消費的單據上印著當下幾點鐘,阿丙透過小額消費獲得了時間,多麼不可思議!

到處都顯示著時間,同一個環境也讓我們沒時間,讀者也許看出端倪,有的是指幾點,有的是指時間,不盡然是同一回事,思考一遍顯然不是,然而…

靜下來想想,真的不同?(2015-08-15)


發表留言

廣告